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邙山上,牡丹主題公園芳容漸現(2)

2013/6/27 16:26:35 點擊數: 【字體:

  精品連片 花團錦簇迷人眼

  牡丹觀賞無疑是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期間的重頭戲。為提升觀賞牡丹品質,在改造提升中,國家牡丹園調整南院精品牡丹種植結構,將原先布局較分散的牡丹移出,進行品種歸類種植,涉及8大系30個品種的國內外精品牡丹1萬株,從而形成較大規模的同種精品牡丹觀賞區域。

  此外,該園還引進“太陽”、“日暮”、“帝冠”、“日月錦”、“花王”、“八千代椿”、“紫紅殿”等牡丹精品,并集中連片種植,建設7個牡丹組團區,每個組團區占地1畝,集中栽植2000株同品種牡丹,從而實現花開成片、同色相連的觀賞效果。

  2010年建成的四季牡丹展覽館也在進行提升改造。改造后,展覽館將增加牡丹文化展品內容,除了現場演示牡丹插花藝術,還將結合牡丹書畫布展。展覽館內首批參展的9大色系57個品種的530盆催花牡丹,將與經過大棚升溫的1200平方米的大田牡丹同時亮相,于本月20日前后與游客見面。

  位于國家牡丹園北院大門西側的另一處賞花亮點目前也正在緊張打造中。牡丹文化節期間,北院大門西側的二層仿古建筑物中,銀樺、蝎尾蕉、冰島虞美人、大花金雞菊、歐洲報春等多種珍奇名貴品種的花卉將在中國名花展中閃亮登場,豐富節會賞花內容。

  增添水景 “牡丹仙子”身欲飛

  相信許多到過國家牡丹園的游客,都對坐落于南院中軸線上的牡丹仙子雕塑印象深刻。每年牡丹文化節期間,“牡丹仙子”都成為游客們爭相合影的對象。而深度提升改造后,在水景的映襯下,“牡丹仙子”將凌波微步,越發地靈動美麗。

  目前的牡丹仙子雕塑建成于1992年。在此次改造提升工程中,規劃將保持原有牡丹仙子雕塑造型不變,但將其四周高度降低并建造出兩層水臺,灌注水流后,可呈現水紋疊影、層層漣漪的景觀,從而形成“牡丹仙子”在水面上輕盈欲飛的效果。

  為增添園林的動態美感,營造花中有水景、水中有花影的觀賞效果,此次提升改造工程中,國家牡丹園特別在意水景的營造。

  在距離“牡丹仙子”不遠的紫藤花架前,該園將建起一個直徑約3米的圓形水池,并規劃在水池中間放置“吉祥魚”造型的雕像噴泉。此外,在南院花房附近,該園也將修建一個邊長為4.6米的正方形水池,池中將設置一處直徑近2米的蓮花盆噴泉。

  改造園道 花間棧道可通幽

  在此次改造中,國家牡丹園還在南院的牡丹花田內鋪設了大面積的賞花棧道。這些棧道呈環狀,覆蓋了南院3/4以上的面積,并和園中其他道路貫通,連成路網。

  這些棧道總長700米,棧道下采用混凝土和防腐木做基座,路面和扶欄均采用防腐的木質材料。同時,賞花棧道上還采用了極具時尚感的張拉膜材質,建造出形似帳篷的亭子,簡約又靚麗。亭下建有木臺,可供游客休息、乘涼。

  除賞花棧道之外,國家牡丹園還對南院現有園林道路進行改造,將原先的水泥道路全部改造為防水磚鋪設,不僅增強了路面美感,還解決了雨天積水的問題。在色彩和地表圖案上,主干道寬3米,采用灰色磚;輔道寬1.5米,采用灰色和黃色磚搭配鋪設。

  此外,為進一步體現牡丹元素,施工人員還將用石子在園內道路上鑲嵌拼出牡丹花圖案,使道路更加美觀。

  提升服務 餐飲、購物總相宜

  游客累了到哪兒休息?渴了、餓了到哪兒能補充能量?去哪兒買些紀念品帶走?此次提升改造中,國家牡丹園進一步豐富了園內的各種服務項目和設施。

  為方便游客休息,國家牡丹園在南院四季牡丹展覽館西側的廣場規劃建設了專門的休息區。休息區為古建回廊形式,寬2.8米,長85米,回廊兩側修建休閑長椅,供游客賞花時休息。回廊頂部飾以彩繪牡丹,以突出牡丹主題。

  根據規劃,國家牡丹園還在南院鳳丹林南側修建牡丹花架,在花架內栽植牡丹,花架頂部同時采用木質材料和玻璃材料,既有古韻又不影響采光;花架底部修建了休息長椅,使游客在休閑的同時能充分感受身處“花海”的美妙感覺。同時,園方對園內水景周邊的紫藤花架進行改造翻新,并在花架下增加休閑長椅,形成浪漫氣息濃郁的紫色長廊。

  為豐富游客游園活動,園方將在北院湖東南方的雪松林區內,建成一個占地1800平方米的啤酒美食廣場。廣場將進駐30多家餐飲企業,每個企業都會配備全套的餐桌、餐椅設施,方便游客在游園時休閑、餐飲。

  國家牡丹園北院大門西側新建的二層仿古建筑,將為游客提供購買牡丹紀念品的場所。牡丹書畫、牡丹工藝品、牡丹保健品、牡丹化妝品、牡丹茶藝、牡丹食品、牡丹酒類、牡丹鮮切花、牡丹盆花等多種商品也將在這里集體亮相,滿足游客需要。

  介紹知識 寓教于樂展底蘊

  國家牡丹園濃縮了源遠流長的洛陽牡丹文化史,傳承了千古名園的地域文脈,園中一株“千年牡丹王”為隋朝西苑遺物,是洛陽牡丹的“活化石”。讓游客在觀賞牡丹的同時領略洛陽牡丹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是此次提升改造工程的目的之一。

  為此,國家牡丹園特意在南院最南部建設牡丹文化墻。牡丹的發展史、歷史典故及9幅牡丹畫卷將集中噴繪在這面高3.5米、長30米的牡丹文化墻上。該主題墻的兩邊將飾以石材浮雕,體現文化感與滄桑感。在牡丹文化墻的兩側,園方將用土堆積起長約150米、斜面為30°的斜坡,斜坡上將種植3層雪松,從而使牡丹文化墻的周邊景觀顯得更加立體、有層次。

  為了從整體上提升牡丹園的文化感,使游客了解更多的牡丹知識,國家牡丹園將在南院建立國家牡丹基因庫標志系統,在分片種植的牡丹區域內,樹立基因庫標志牌,介紹牡丹的品種、來源、形狀、生長習性等知識,并突出展現國家牡丹基因庫收集的珍稀牡丹品種和具有代表性的牡丹品種介紹,從而增加游客對牡丹品種的認識和對國內外牡丹發展現狀的了解,使游客在觀賞牡丹的同時了解更多的牡丹文化知識。

  重建天橋 一橋飛架南、北院

  由于310國道的阻隔,國家牡丹園南、北兩院分隔大路兩側。為保障游客安全、便捷地穿越南、北兩院,2006年,我市投資建設了一座長50米、寬4米、高4.5米的過街天橋。天橋橫跨南、北兩院,也成了國家牡丹園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改造后的310國道路面寬度需增至65米,受道路路面擴寬影響,2011年底,原有的過街天橋被拆除。今年1月,道路施工方在原過街天橋的北側重新建橋。

  新建天橋寬度仍為4米,而長度延伸至72米;由于310國道改擴建后,對行駛車輛的高度要求有所變化,新建過街天橋橋高增至5米。

  新建過街天橋主體為混凝土材質,構造與原橋相似,手扶欄桿采用不銹鋼材質,橋兩端的左右兩側分別有兩條踏步樓梯供游客使用。

  目前,國家牡丹園深度改造提升工程中的道路、水景建設等項目已經完工。其他項目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預計提升改造整體工程將于本月20日全部完工。待第30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開幕后,國家牡丹園必將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市民和游客眼前。(原標題:邙山上,牡丹主題公園芳容漸現)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洛陽日報 2012-03-06 作者:石蘊璞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洛陽邙山為我國野生牡丹主要發源地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