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武則天:鐵腕女皇愛牡丹(歷代名人與牡丹)

2013/6/27 17:06:40 點擊數: 【字體:


    武皇貶花,只是傳說

  人們說起洛陽牡丹,常會想到武則天貶花的故事,以為是牡丹抗旨,武則天一怒之下將其貶到洛陽,才有了后來的“洛陽牡丹甲天下”。其實,這只是個不靠譜的傳說。女皇武則天對牡丹并無敵意,相反,她非常愛花,尤其喜愛牡丹,并用實際行動促進了牡丹的發展。

  這個流傳甚廣的貶花故事,起因是武則天于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臘月作的一首詩:“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根據這首《臘日宣詔幸上苑》,有人添油加醋,說武則天稱帝后十分霸道,為了自己賞花,勒令百花冬日開放。百花不敢違命,連夜開放,只有牡丹傲然挺立,拒不逢迎。武則天見狀大怒,將牡丹貶至洛陽邙山。不料牡丹從此在洛陽扎下了根,花開更艷。

  這個傳說借“抗旨”贊美了牡丹的風骨,也刻畫了武則天對牡丹的“迫害”。其實這與歷史相去甚遠,武則天是被冤枉的。因為天授元年(公元690 年)九月,她已在洛陽稱帝,宣布改唐為周,改東都為神都。也就是說,寫此詩時她在洛陽,并不在長安,怎么將牡丹從長安貶到洛陽?除非是“穿越”了!

  此詩被演化為武則天貶牡丹的故事,始于宋代。如吳淑在其所著《江淮異人錄》中記載:“武后詔游上苑,百花俱放,牡丹獨遲,遂令貶于洛陽。后洛陽牡丹甲天下也。”然而,與其同時代的計有功在《唐詩紀事》中另有記載:“卿相詐稱發花,請幸上苑,有所謀也。許之,尋疑有異圖。乃遣使宣詔曰:‘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這段話的意思是,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冬天,大臣們詐稱上苑花開,請武則天觀賞,圖謀發難。武則天心中起疑,一邊暗中周密布置,一邊宣詔作了此詩。次日一看,苑中百花果然盛開,大臣皆驚,以為這是天意,從而對武則天徹底臣服。其實,這是武則天用智謀粉碎了一場陰謀。《全唐詩》的編者也在對此詩的注解中闡述了這一觀點。

  不過,也許是出于對武則天當女皇的不服,也許是出于其他現實的需要,明朝的馮夢龍將武則天貶花的故事寫入了小說《灌園叟晚逢仙女》;再后,清朝的李汝珍又將其編入了章回小說《鏡花緣》。即使貴為一代女皇,武則天也無法再為自己辯解,這個故事便流傳了近千年,直到今天。

  洛陽牡丹,自唐而盛

  隋煬帝愛花,稱帝后在洛陽修建西苑,種植了很多名貴牡丹,可惜隋末時毀于戰亂。唐朝初年,政治中心在長安,洛陽牡丹沒有大的發展。武則天稱帝后建都洛陽,十分重視園苑建設,洛陽牡丹才漸漸繁盛起來。

  關于武則天與牡丹的淵源,唐代舒元輿曾在《牡丹賦》的序中記載:“天后之鄉,西河也,有眾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天后嘆上苑之有闕,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國牡丹,日月寢盛。”這是歷史上關于牡丹移植情況的最早記錄,與武則天巡幸太原有關。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唐高宗下詔立武則天為皇后,朝中政權逐漸得以鞏固。顯慶五年(公元660年)正月,心情很好的武則天提議,要陪唐高宗巡幸自己的故鄉太原。他們從東都洛陽出發,農歷二月到達太原,在那里逗留了一個多月,四月才離開。這次太原之行,武則天與牡丹結下了不解之緣。

  唐代西河地近太原,種有不少牡丹。當時正值牡丹盛開的季節,武則天在太原宴請親戚、鄉黨及當地官員,無意中見到了牡丹,頓時眼前一亮,感覺“其花特異”,便命移植到長安上苑。

  女人大都愛花,武則天也不例外。除了長安上苑,她還命人在洛陽大量培育牡丹,并常常巡視那些種花的庭園和農田。除舒元輿在《牡丹賦》序中的記載外,《唐史》也記錄了武則天在洛陽重視園苑建設的事實。如顯慶五年(公元660年),武則天開始“代理”皇帝一職,司農卿韋弘機受詔管理東都營田園苑事務,全面修建洛陽的宮殿園苑。修建園苑,就要引進奇花異木,牡丹當然在引進之列。直到公元690年九月,武則天改唐為周,改元天授,改東都為神都,也沒忘記將東都苑改為神都苑。

  因此,歐陽修在其所著的《洛陽牡丹記》中斷言,“自唐則天以后,洛陽牡丹始盛”,當為古之公論。(原標題:武則天:鐵腕女皇愛牡丹(歷代名人與牡丹))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洛陽晚報 2012-02-23 作者:張廣英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武則天與洛陽牡丹的舊話新說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