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③:中國宋氏商丘慈善理事會吸引了很多宋氏族人捐款。
宋氏始于微子啟
微子名啟,微是封地(今山東省梁山縣西北一帶),子是姓,故稱之為微子啟。他是先商帝乙的長子,殷商最后一個帝王———殷紂王的兄長。據說,微子賢明仁德,頗具王者風范。帝乙曾有將王朝傳于他之意,但太史不允,因為當時有規: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而微子啟出生時其母尚未被立為正妃。帝乙死后,按規立三子辛為王,史稱商紂王。殷商末年,紂王荒淫無道,窮奢極欲,暴虐嗜殺,導致眾叛親離,國勢日衰。微子啟與太師箕子、少師比干屢次進諫,不被采納。后來,微子啟出走,箕子裝瘋被殷紂王囚禁,比干因再三直諫而被剖腹挖心。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發滅商。微子啟赤身攜帶祭器到武王營門前,請求武王保留商族的后裔。武王應允。武王死后,他的兩個弟弟管叔、蔡叔及紂王的兒子武庚叛亂,被周公旦所滅。微子啟沒有參與叛亂。平叛后,周武王的兒子成王封微子啟到商族的發祥地商丘,封國號為宋,爵位為公,成王特準其用天子禮樂祭祀祖先。
微子啟仁愛賢良,深受殷商遺民的愛戴。微子啟死后,埋葬在宋城外(今商丘古城西南約12公里處青崗寺),陵墓前立有一塊明代萬歷四十年的石碑,正面刻有“殷微子之墓”5個大字。宋國歷傳26世32君,在公元前286年,被齊、楚、魏所滅。
對于宋氏起源,很多史書有記載,《元和姓纂》中說:“宋,子姓。殷王帝乙長子微子啟,周武王封于宋……子孫以國為氏。”而宋氏族譜記述得更加詳細,據《古宋族譜》記載:“自周朝定鼎,封微子于宋,以祀商殷,以公為爵,建立宋國,以國為姓,為宋氏之始。由此可見,宋開國國君微子啟乃宋氏始祖。宋氏傳續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
對于微子啟的封地宋國即商丘之說,有很多佐證。《春秋釋地》記載:“宋、商、商丘三名一地,梁國睢陽是也。”《漢書·地理志下》記載:“周封微子于宋,今之睢陽是也,本陶唐氏火正閼伯之墟也。”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縣志》記載:“(周)封微子啟于閼伯之墟,今商丘,故宋都也。”
民間有“宋戴一家,宋孔同祖”一說。據《史記·孔子世家》索引《孔子家語》云:“孔子,宋微子之后。”據中國宋氏文化研究會、中國宋氏商丘慈善理事會會長宋孝祥說,據考證,孔子是微子啟的二弟微仲衍的第十五世孫。我市夏邑縣即是孔子祖籍地。東周時期,孔子為宣揚他的儒家思想,周游列國,途經宋國時都要祭祀其祖先。正因如此,在商丘附近才保留了那么多與孔子有關的遺跡,如商丘縣的文雅臺,永城市芒山鎮夫子山南麓的孔夫子避雨處、曬書臺、夫子廟,夏邑縣孔子還鄉祠等。
宋氏代代有名人
宋氏族人興盛,人杰輩出。
文學家宋玉。戰國時,著名文學家宋玉,字子淵,號鹿溪子,楚國鄢(今湖北宜城市南)人,著有《風賦》、《招魂》、《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等。宋玉之辭賦,想象豐富,感情奔放,文辭華麗,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不忘糟糠之妻的宋弘。據《后漢書·宋弘傳》載,東漢初年大司空宋弘,為人正直,做官清廉,對皇上直言敢諫,曾先后為漢室推薦和選拔賢能之士30多人,有的官至相位。光武帝劉秀對他甚為信任和器重,封他為宣平侯。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新寡后,劉秀有意將她嫁給宋弘,但不知她是否同意。一天,光武帝與湖陽公主共論朝臣,湖陽公主說:“宋公(指宋弘)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劉秀聽后很高興,召見宋弘,讓公主在屏風后竊聽。劉秀對宋弘說:“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意思是,高貴了就忘掉了交情,富有了想另娶妻子,這是人之常情嗎?宋弘一聽,知道這句話里有意思,他答道:“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的意思是說,對貧窮卑賤的知心朋友不可忘,共患難的妻子不可拋棄。光武帝聽后,回過頭向里面的湖陽公主說:“事不諧矣。”“糟糠之妻”這個成語即由此而來。
唐代賢相宋瞡。宋瞡,字廣平,生于公元663年,唐高宗年間進士及第。武后執政后,宋瞡由風閣余人任御史中丞;睿宗稱帝后,被封為宰相,后因事被貶;玄宗執政后,在著名政治家姚崇推薦下,他由廣州督都調京再度封相。宋瞡在中唐年間,曾兩次任相,特別在開元年間任相時,與姚崇同心協力,先后對唐中葉的文武吏治進行了大量的整頓、改革,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治國的措施,革奸佞,任賢臣,整綱紀,為“開元盛世”創造了有利條件。
宋瞡同姚崇一樣,是我國唐代歷史上著名政治重臣。唐朝300年間,素有“前稱房、杜,后稱姚、宋”之說。宋瞡死后23年,即大歷七年,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特為其撰書碑文,頌其功德。
宋氏名人燦若晨星,至明清時期又涌現了名儒宋濂、官至戶部尚書和吏部尚書的宋 、科學家宋應星等人。在中國近代史上,民國時期的宋氏家族曾顯赫一時,與蔣、孔、陳并稱為“四大家族”。
對于商丘人乃至河南人來說,近幾年,著名愛國華僑宋良浩先生因其捐資助學的義舉而廣受贊許。宋良浩的故鄉是福建省閩侯縣南嶼鎮江口村。他1948年隨父親漂洋過海到臺灣省,后到印度尼西亞發展,現為家和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被稱為“紡織大王”。他自2000年11月來商丘第一次尋根之后,先后捐資6000多萬元。2002年12月5日,李成玉省長為宋良浩先生頒發了“黃河友誼獎”。宋良浩說:“商丘是我的祖籍地,為祖籍地做些事是應該的,因為這里的教育很需要幫助。我以前讀書時非常艱苦,現在有了能力,不想讓這些孩子再吃苦。把錢捐給祖籍地最需要幫助的人,是想做一些對人生有意義的事。”
天下宋氏一家親
1994年,我市文史學家郭久理第一次考證并發表了《天下宋氏源于商》一文。宋孝祥打聽到東南沿海一帶有宋氏后裔分支,就數次前往聯絡。2003年,他發起成立了中國宋氏文化研究會,研究宋氏文化,聯絡宋氏宗親,從而促進商丘經濟和文化事業的繁榮與發展;2004年,在宋良浩先生的倡導下,宋孝祥再次發起成立了中國宋氏商丘慈善理事會,救助那些宋姓貧困家庭或貧困學生。
2005年,中國商丘宋氏文化研究會向全世界宋氏宗親發出了舉行全世界第一屆宋氏懇親會的倡議。倡議發出后,立即得到了宋氏宗親的支持。2005年11月1日,世界宋氏宗親第一屆懇親會在商丘舉行,來自印尼、菲律賓及中國香港、臺灣和內地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約500多名宋氏宗親聚集在商丘這座古老而煥發著蓬勃生機的城市,研討宋氏文化,舉行祭祖大典,共商宋氏發展大計。中國商丘宋氏文化研究會會長宋孝祥說,舉行懇親會,是為了聯絡更多宗親,共同為祖居地——商丘的發展出力獻策。據統計,懇親會期間,宋氏宗親就為商丘捐款達46萬元。
中國商丘宋氏文化研究會及中國宋氏商丘慈善理事會成了全天下宋氏家族的一個樞紐,宋氏人到這兒來謁祖、聚會,探討宋氏文化。福州宋氏后裔、睢陽區政協常委、商丘市政協委員宋信銓還在商丘投資興辦了第一所民營駕校,深受社會各界好評。
中國宋氏商丘慈善理事會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對宋氏病、殘、弱、貧及大學生進行救助,從成立至今,他們已經發放救助資金20多萬元。
現在全國的宋姓人口總數約1120萬人,居于“新百家姓”第23位。商丘的宋姓人口以睢陽區為最多,其他縣(市、區)也都有宋氏人口分布。宋孝祥說,天下宋氏一家親,宋氏人無論“飛”到哪里,我們的根都在商丘。(原標題:宋:以國為姓的商族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