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澠池,是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會盟的地方。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約趙惠文王在澠池西河之外會盟,兩國停止戰爭,雙方兵士掩埋兵器和盟書而成會盟臺。明代澠池知縣王之都首先在會盟地建亭臺;清代知縣甘揚聲及民國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和知名人士章士釗等人又重修秦趙會盟臺。現在民國時期所建圭形石碑仍存。1985年,澠池縣人民政府籌資重修了秦趙會盟臺。亭高22米。柱體石碑,西面刻《重修秦趙會盟臺碑記》,其余三面分別為著名書法家舒同、楚圖南、蕭勞“古秦趙會盟臺”題字。夕陽之下,盟臺高聳,披萬道霞光,倒影一抹數丈。“盟臺夕照”為澠池古八景之首。【原標題:古秦趙會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