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鞏義市回郭鎮東北兩公里北羅村金平街三角堂附近村民也舉辦“火燒秦檜”活動,至今已有600年歷史。這里為傳統廟會,農歷正月十五開始,正月十九結束,為期5天,本地及登封市、偃師市趕會者甚眾。據悉,廟會已被鄭州市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北羅村正準備將秦檜及秦檜妻子(人稱長舌婦)王氏鑄成銅像,跪倒在岳飛面前,并籌備申報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無獨有偶。南宋至民國年間,南陽百姓每逢農歷正月十五,都要在南陽城區龍亭門、石婆廟門、小關帝廟門前舉辦“火燒秦檜”活動。他們將尿罐比作秦檜頭,將破瓦缸比作秦檜身子,用泥巴、麥秸(或稻草)扎成秦檜兩只胳膊、兩條腿,在尿罐上鉆7個窟窿(比作秦檜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在瓦缸底部打個洞(比作秦檜的屁股眼),整體呈袒胸露腹、蓬頭垢面、反綁跪地、沮喪求饒狀。隨后在洞里放上木炭,點燃后用扇子扇,秦檜“七竅”就會竄出股股綠色火苗,從而博得四周陣陣怒罵聲。最后人們掄拳、頓足、潑水、吐唾沫、投磚頭、用彈弓打、用棍子夯、用鞭子抽,直到秦檜粉身碎骨為快。
同樣,在開封市南20公里朱仙鎮岳飛廟,“火燒秦檜”已成習俗傳承下來。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人們爭相用磚石砌成秦檜模樣,堆柴焚燒,以解心頭大恨。(原標題:火燒秦檜)
來源: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