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與中岳嵩山
2012/4/26 15:39:17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有一塊寶地,登可成仙,占可為王;有一塊寶地,風(fēng)水絕妙,帝王紛爭。居天下之中,集龍脈之盛,產(chǎn)古今之奇物,壯華夏之威名。嵩山乃大,奧妙無窮;中州風(fēng)流,千年品評。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處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它東西橫臥,雄峙中原,海拔最低為350 米,最高處為1512 米,主峰峻極峰1492米。 在嵩山,中岳廟是祭祀嵩山山神的地方,是規(guī)模最大、級別最高的禮制建筑群。中岳廟坐北朝南,東毗牧子崗,西鄰?fù)瘞X,前對玉案山,背靠黃蓋峰,自中華門起,經(jīng)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zhèn)坊、崇圣門、化三門、峻極門、崧高峻極坊、中岳大殿、寢殿至御書樓共十一進,長達 1.3華里,共有樓、閣、宮、殿、亭、臺、廊等各種建筑四百余問,面積十萬余平方米。不過,現(xiàn)存的清代中岳廟比唐宋時代已經(jīng)小了許多。封禪之事古已有之,還有專門的建筑來表彰和紀(jì)念,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漢代留下三廟和三闕。
始創(chuàng)漢三闕
西漢元封六年,嵩山有件大事,就是漢武帝封禪。 封禪儀式氣勢恢弘,萬民贊頌。漢武帝覺得意猶未盡,還想聽聽華夏先民的故事,就找大臣問話。這大臣小時候常聽爺爺講故事,于是活靈活現(xiàn)地給皇帝講起了“啟母石”的傳說。漢武帝一聽,太感動了,大筆一揮,下旨為啟母石建了一座廟。 嵩山除了啟母廟,還有太室廟和少室廟,三座廟前均有闕。闕是我國古代建筑在城門、宮殿、祠廟、陵墓前的兩個對稱建筑物。古時,“闕”和“缺”通用,兩闕之間空缺,作為道路。嵩山現(xiàn)存的漢代太室、少室、啟母三闕,皆為祠廟前的神道闕,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廟闕。 建三廟的時候,根本沒有三闕。三闕是東漢安帝時代,時任潁川太守的大學(xué)者朱寵去了嵩山,回來后就渾身不自在。文化人,規(guī)矩多,他搬來一本叫《白虎通義》的書,非要在三座廟前立闕。他說,這三座廟中祭祀的都是最最尊貴的神靈,應(yīng)該向他們表示最最誠摯的問候和敬意。 太室闕分為東西兩闕,闕身用長方石塊壘砌,四壁刻有銘文及浮雕畫像,保存較好的畫像有 50余幅,內(nèi)容有車騎出行、馬戲、舞劍等。少室闕較完整,東西兩闕結(jié)構(gòu)基本相同,闕壁四周平雕畫像,計60余幅,雕刻手法夸張,風(fēng)格飄逸自然,是漢代雕刻藝術(shù)的代表作之一。啟母闕結(jié)構(gòu)與太室闕相同,闕身用長方石塊壘成,有兩方篆書銘文,字體遒勁俊逸,是漢代書法中之精品,為國內(nèi)外金石學(xué)家所注重。 漢武帝封禪是按規(guī)定走程序,眾望所歸,萬民稱贊,屬于皇帝工作的正常需要。相比之下,武則天的封禪就不那么符合常理——她是為了辟邪,為了寬心。
大唐宮變
那時,唐王朝東都定在嵩山西麓的洛陽。唐王初現(xiàn)老態(tài),正值不惑。而武則天還只是個14 歲的小姑娘,剛剛?cè)雽m,鮮嫩漂亮。李世民愛她風(fēng)流嫵媚,賜名“媚娘“,一時寵愛加身。但很快他就發(fā)現(xiàn),這小姑娘不簡單。她敏感、好斗,總是咄咄逼人。 李世民看透了她,不再寵幸,所以在接下來的12 年里,武則天可謂郁悶到了極點。對于正值青春又野心勃勃的武則天來說,寂寞宮闈是難以忍受的酷刑。 武則天26歲那年,李世民駕崩,其子李治登基。這是一個軟弱的皇帝,跟父親的性格天差地別。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并不出眾,皇帝做得不過不失,卻無意間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時代。 武則天不受先王寵愛,卻處處吸引新王的目光。不過當(dāng)時她仍是先王的妃子,有心沒有膽,有膽沒有命。 這時,身為李治正宮的王皇后,勇敢地站出來,不但把武則天推上了康莊大道,也把自己推向了萬丈深淵。 王皇后本意是想拿武則天當(dāng)槍使。她在宮內(nèi)有個情敵——蕭淑妃,蕭淑妃仗著自己漂亮?xí)鰦桑找估p著李治,讓正宮娘娘的面子沒處放。王皇后一生氣,就把武則天找了來。 而武則天一進宮,卻把王皇后和蕭淑妃雙雙囚禁在后宮一間密室之中。 有一天,唐高宗突然心血來潮,想起自己還有這么兩個老婆。他轉(zhuǎn)到密室前,見門禁嚴(yán)錮,只有一個小孔送食,覺得非常悲傷,于是他走上前去,大聲問道:“皇后、淑妃,無恙乎?今安在?”二位一聽皇上來了,立刻喜出望外,泣不成聲地說了許多,說得唐高宗淚眼朦朧,答應(yīng)馬上查辦。 這邊皇上一走,那邊武則天立即就得到了心腹的奏報。她馬上派人杖打王皇后、蕭淑妃,直打得兩人血肉模糊,然后吩咐剁去手腳,裝入酒甕。
幾天后,裝在酒甕中的兩個人仍然沒死,武則天等不下去了,她逼著唐高宗下賜死詔。行刑官奉旨來到囚室宣讀。蕭淑妃破口大罵:“ 姓武的,我死以后,定化為兇貓,咒你為鼠,咬斷你的喉嚨!” 這句咬碎銀牙發(fā)出的詛咒,從此埋在了武則天心里。她怕了,真怕了。馬上下令,宮中不得養(yǎng)貓,違令者斬!這條血腥的禁令,讓長安宮闕從此斷絕貓?zhí)洌沧屛鋭t天找回了冷靜和理智,在政治斗爭中周旋應(yīng)對,直至登基。 到了圣歷三年,武則天已過古稀。她開始夜夜噩夢,妖的利爪和滴血的哀號,讓她無法安眠。 封禪嵩山 封乃祭天,禪乃祀地。離洛陽最近的嵩山,恰恰是中國封禪的起始地。 西周早期青銅禮器有銘文記載,早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就曾在嵩山封禪。他不顧攻打商王的疲勞,急不可耐地親率群臣登山。眾人將祭品安置于高高的柴堆上,焚燒起沖天的煙霧,向上天報告一個嶄新帝國的誕生。從一定意義上說,這就是周王朝的開國大典。 不過,從秦始皇起,除漢武帝在嵩山封禪一次外,歷代皇帝都選擇泰山作為封禪寶地,后來漢武帝更是21年間八次東臨泰山封禪。因泰山更高,更障顯天皇威儀。 可武則天不。 泰山是男人們“告太平于天,報群神之功”的地方,一代女皇,怎可步人后塵。她國號“大周”,自稱周天子后代,自然與別不同。 要封禪,而且要封禪得不一樣! 公元696年臘月,武則天改元“萬歲登封”,封禪嵩山。
武則天不僅是中國封禪史上唯一的女性封禪者,也打破了男性獨霸封禪盛典與泰山獨居封禪之地的政治格局。 中岳廟的主體建筑中岳大殿為廡殿式建筑,氣勢雄偉。其縱深五間,橫闊九間,抹角挑檐,四龍吞脊,頂覆黃色琉璃瓦,黃瓦朱墻,素有“臺閣連天,甍瓦映日”之稱,是廟內(nèi)最大的建筑。 殿內(nèi)正中供奉崇圣大帝中天王。這位天中大帝就是武則天所封。后來,女皇覺得他很孤寂,又給他賜了一位夫人,這就是天靈妃。 據(jù)說封天王天后,來自武則天的一個夢。
武則天夢到了天帝。在夢中,天帝用慈悲的聲音對她說:“你是我去往人間的女兒,你的妹妹天靈,已被我許配給嵩山山神。”“你到嵩山去吧,為他們兩人做個紅娘。” 這是多么浪漫的借口,只憑這個,武則天就能證明自己不愧為一位女性。她高高興興地帶著這個無限榮光的使命出發(fā),不僅為嵩岳山神封官加爵,更為自己贏得了天帝之女的名號。 于是皆大歡喜。嵩山旺了香火、天神得了官位,女皇成了神仙。下山后,武則天將這年改元為萬歲登封,將嵩陽縣改為登封縣,將陽城縣改為告成縣。 “萬歲登封”天下皆知,可武則天似乎認為還不足夠。她想,既然自己榮登天界,各路神仙必定都肯賣個交情。管完面子的事,就要管屋里的事了。她那皇宮屋里還擱著倆貓妖呢。這事,嵩山天中大帝得管。 嵩岳寺塔 公元700年,即大周久視元年,七十有七的武則天再次駕臨嵩山。這次,她住在了嵩岳寺。
武則天信佛,喜歡寺廟的景色,這里也是她和唐高宗多次游玩過的地方。其中最精彩絕倫的,要算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作為佛教鼎盛時期北魏的遺物,在佛塔的型制上有著極大的開創(chuàng)性。它的建造與公元6世紀(jì)初中原有過一次西域僧侶大規(guī)模遷入的背景有關(guān)。 從塔身上段的拋物線形輪廓,下段塔門采用的火焰券形門洞和壸(音"捆")門獅子的裝飾,反映了中土建筑藝術(shù)與西域、印度的交流。 嵩岳寺塔采用磚疊澀砌筑的筒體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嚴(yán)謹(jǐn)精密,技術(shù)手法科學(xué)合理,足以承受較大的側(cè)向荷載壓力,保證了塔體的穩(wěn)定。 19 世紀(jì)在西方現(xiàn)代建筑中開始出現(xiàn)筒體結(jié)構(gòu),至今仍被作為高層建筑首選的結(jié)構(gòu)方式之一,其優(yōu)越的力學(xué)性能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此塔經(jīng)歷了將近1500年的風(fēng)雨、雷電、地震等自然侵襲而巍然屹立,反映了我國古代工匠杰出的才智。
日子定在七月初七。當(dāng)日,武則天在嵩山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命胡超于峻極峰封祀壇投下金簡。 "上言大周國主武瞾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jǐn)詣中岳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瞾罪名太歲庚子七甲申朔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謹(jǐn)奏。" 字很多,中心思想只有一個:"請免去我的罪惡。" 究竟她心中是在懺悔,還是僅僅懇請上蒼的恩賜,我們不得而知。至少宮中再沒有貓妖的流言了,也許她只是不說而已。只有那座矗立千年的佛塔,聽到了她最后的喃喃低語。 嵩岳寺塔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密檐磚塔。磚砌的基座不足1米,塔身占全塔總高1/3,其余2/3則為15層的密檐和塔剎。15層密檐層層向上緊縮,形成拋物線外輪廓,在密檐的上部,以具有仰復(fù)蓮基座的相輪寶珠結(jié)束。塔身四壁辟券門,門洞寬敞高大,門額呈尖拱狀,可通塔心室。塔心室自下而上直達頂部,分為十層,第一層與塔外形相同亦呈十二邊形,第二層以上便改為八邊形。
佛塔至今屹立在太室山之南,在我國建筑史上創(chuàng)下了光輝的范例。一代女皇逝去,大周也隨之逝去。在這個奇特的朝代,人和故事遠比政治精彩。 對老百姓來說,鬧妖的傳聞顯然比女皇的功績熱鬧千萬倍,時至今日,仍有人交口相傳。 也許武媚娘最希望人們忘掉的就是這件事吧,卻愈傳愈盛,流傳千年。不過,怎樣的調(diào)侃或贊頌,俱皆無用。蓋棺定論,后世評說,墳冢里的枯骨是聽不到的。(原標(biāo)題:武則天封禪嵩山)
(中央電視臺10套《探索·發(fā)現(xiàn)》欄目供本報專稿)
責(zé)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評論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