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美男子潘安:“栽樹立誓”轉枝柏至今青蔥

2012/5/4 16:24:13 點擊數: 【字體:


美男子潘安:“栽樹立誓”轉枝柏至今青蔥

 
    這棵柏樹大部分枝條都光禿無葉,只有東南一枝枝葉茂密。據傳說,這棵樹輪換生葉,人們給它起名“轉枝柏”。
   
    “栽樹立誓”轉枝柏至今青蔥
     
    郭法元說,從澆花井原址,向西南1.5公里就是冶戌村。村南有棵轉枝柏,這株轉枝柏,也是和潘岳大有關系的東西。
     
    我尋到冶戌村南,果見一棵老柏樹生長在崖壁上。樹身有三丈多高,有兩摟粗,樹身向南傾,根部裸露粗壯,樹干回旋,條紋萬狀。
     
    這棵柏樹大部分枝條都光禿無葉,只有東南一枝枝葉茂密。據傳說,這棵樹輪換生葉,人們給它起名“轉枝柏”。柏樹每隔六十年,有一方枝葉敗落,接著另一方枝杈泛青,生出綠葉。郭法元說,這棵樹一千七百多年了,總是一枝活,別枝昏昏欲睡,從沒有全樹都枝繁葉茂過。
    
    轉枝柏生長的地方,相傳是潘岳官衙所在地,除了這棵長壽的柏樹,官衙別的遺存都沒有了。我站在轉枝柏下,看到柏樹根上拴著許多紅絲線,柏樹枝上系著紅燈籠和褪色的紅綢。52歲的村民陳二妞介紹說,紅絲線是“拜干娘”的,紅燈籠是還愿的。柏樹靈氣大得很,百里外的人都來“拜干娘”。“柏樹轉枝說是一甲子一轉,其實不到一甲子。我10歲時最西頭那枝是綠的,現在轉到東南那枝了。”
      
    據郭法元的分析,柏樹轉枝可能跟樹根有關。樹根可能有部分死了,部分未死的根部往上輸送養分時,時有改變方向。
      
    相傳潘岳治理河陽十分出色,老百姓對潘岳十分擁戴。有數位老翁受眾鄉親之托,獻翠柏一株,并附五言詩一首:“根深枝葉翠,河陽百姓心,歲歲盼崢嶸,代代留芳馨。”潘岳看罷大喜,揮锨挖坑,澆水施肥,將翠柏植于官衙前面,并在柏樹前立誓必做清官。
     
    潘岳“栽樹立誓”的事傳遍全縣,老百姓人人拍手稱贊,城里居民每逢從衙門前過,都要給小柏樹澆點水,非常愛惜它。此柏長得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潘岳后來到江蘇任職,后幾任縣令橫征暴斂,百姓怨聲載道,此柏氣憤萎黃,因為思念潘岳,唯東南一枝翠綠。后潘岳又升任洛都黃門侍郎,翠枝移南,自此留下六十花甲轉枝奇觀。
      
    還有傳說此柏常夜半拔地而起,呼呼生風,飛奔河南與情樹幽會,五更復原。寺廟長老恐其久戀不歸,以石擊干成坑,并用鐵釘數枚釘干身下固定。翠柏終日思伴,久之成斜身。現在還向南邊斜著身子。

    “清官濁官”潘黃門理政勤懇
    
    潘岳在河陽縣還有件重要的事情,認識了寒士公孫宏。公孫宏是譙郡人,因貧窮孤苦,到河陽給人種地。他有音樂和文學才能,潘岳很賞識,誠心幫助、提攜他。后來公孫宏投靠楚王司馬瑋,成為曇花一現的政治明星,并在一次黨爭中救了潘岳的命,但潘岳還是死在他在瑯琊得罪的孫秀手中。
     
    潘岳在河陽縣干了四年,沒有調回朝廷,又轉為懷縣令,一干又是四年,這么漫長的等待,出乎他當初的意料,他寫下了《在懷縣作》詩二首,表達了獨處小縣的寂寞,表示出對京師的依戀。雖然他說要謹守職分,但他在懷縣任上,還是做出了一些成績。當時客棧管理存在不少問題,人們以“逆旅”的設置是“逐末廢農”,造成藏污納垢、“敗亂法度”的后果,認為應當廢除。潘岳上書發表自己的看法,指出“逆旅”的設置有利于商賈往來,主張加以整頓,而非全盤否決。潘岳的思想與傳統的“重農輕商”思想有所不同,應該講,其眼光有獨特之處。
     
    潘岳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終于被調回朝廷,任尚書度支郎,后遷為廷尉評。
     
    潘岳身上的名士習氣似乎不多。當時官場上官分清濁,所說的“清官”,是指那些位高權重又很少日常雜務的官,還有官位不高但尊貴并易升遷的官;“濁官”是日常事務多的官。高級世族壟斷了“清官”名額,貴族名士即使做了“濁官”,也以不喜歡或不親自處理日常公務相標榜。潘岳大部分時間做的都是“濁官”?h令也是比較忙的“濁官”,這次調回朝廷,做的度支郎是財政官,廷尉評是司法官,都是事務官。
    
    任度支郎時,中央工程部挖地基挖出了一把古尺,尚書郎摯虞上奏,現行的尺度比古尺長,應以古尺為準。潘岳和摯虞辯駁,說以為現行尺度習用已久,不宜再改,摯虞未免迂腐。潘岳的意見是更切合實際的。
      
    可別小看了潘岳的這點作為,西晉的士人群體,為求保全自己“在行為上是不嬰世務,在職而不盡責”。正像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所說的:“所有行政官員以不過問行政實務為榮,地方官員以不過問人民疾苦為榮,法官以不過問訴訟為榮,將領以不過問軍事為榮,結果引起全國性空前的腐爛。”包括竹林七賢入晉者,也多有這種心態。向秀入晉后,“在官不任職”,不干活。阮咸也是天天只知道和親友弦歌酣宴,比較起來,潘岳還是踏踏實實做了一些實際工作。
     
    再說潘岳的族侄潘尼,也是位自全心態的典型人物。潘岳與潘尼,雖是叔侄,但“義同諸父,好同朋友”,而且,俱以文章名世,官場之上,兩人表現迥異。諸王爭權,朝廷風云變幻,潘尼位居顯要,既不贊成什么,也不反對什么,既不樹立什么,也不廢除什么,“從容而已”。羅宗強教授說,他的“從容和憂虞不及”,不過是在職而不盡責,于國之安危毫不系念的一種婉轉說法而已。潘尼有一篇《安身論》,開頭便是“蓋崇德莫大乎安身”,說安身自保是士人首要大事。
       
    明末清流張溥在研究了潘岳和潘尼的生平和創作后,對二人生前命運和身后聲名的巨大反差深感不平,感嘆萬分地發議論說:存沒異路,榮辱天壤。逃死須臾之間,垂聲三王之際。至今誦《閑居》者,笑黃門之乾沒,讀《安身》者,重太常之居正。人物短長,亦懸禍福,泉下嘿嘿,烏誰雌雄?即有不平,更能收召魂魄、抗眉而爭列哉!(原標題:美男潘安:“栽樹立誓”轉枝柏至今青蔥)




來源:大河報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