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李香君后裔”懸疑

2012/5/14 10:50:00 點擊數: 【字體:


“李香君后裔”懸疑
 
    300多年前,一部《桃花扇》使風流才子侯方域和秦淮歌伎李香君的凄美愛情故事流傳至今。   

    4月13日,兩位作家做客江蘇教育電視臺時說出了他們的驚人發現——李香君在河南商丘生有一個兒子,現在李香君的后裔已有300多人。此消息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也有一些專家提出了質疑。   
       
    商丘真有李香君的后裔嗎?他們會承認自己是秦淮歌伎的后代嗎?
         
    商丘村落中的香君墓   
   

    李姬園,商丘歸德古城西南7公里處的一個行政村的名字。   

    在商丘市睢陽區路河鄉的這個1400多口人的村子里,有侯、蔣、王等姓氏,唯獨沒有一家姓李的。既然沒有姓李的為什么叫李姬園呢?村里的群眾說,這里以前叫打雞園,因為李香君曾在這里居住過,后來就被稱為李姬園。   

    村東有一座圓圓的石砌的墓,石碑上書“李香君之墓”,曠野中的墓冢顯得哀婉凄涼。離香君墓不遠處是被磨盤蓋著的一口水井,這就是香君井。   

    76歲的蔣孝正老人說,他聽老輩人說,李香君在這里時用這個井的水澆花,所以大家叫它香君井。   
        
    李香君是何許人也?   

    商丘市睢陽區原文聯主席尚起興說,崇禎年間,商丘才子侯方域到南京參加會試時,在媚香樓邂逅秦淮名伎李香君。二人一見鐘情,侯方域把家傳的宮扇作為定情物贈給李香君。侯方域落第回到商丘后,淮安巡撫田仰欲納李香君為妾,她誓死不從,最后以頭撞墻,血染素扇。孔子的第64代孫孔尚任被李香君的堅貞所感動,寫出了著名的《桃花扇》。   

    4月13日,《秦淮名艷李香君》的作者——安徽滁州市文聯主席吳騰凰、濟南職業學院教授史揮戈做客江蘇教育電視臺《城市傳奇》欄目時,徹底顛覆了《桃花扇》,一石激起了千層浪。香君痕跡今猶在  吳騰凰說,為了寫《秦淮名艷李香君》,他查找了很多資料,在侯方域的遺著《四憶堂詩集》中,作于1645年的《過鳳陽陵園》引起了他的注意。   

     “當時正是清軍南下之時,按照孔尚任的記述,侯方域已經遁入空門出家了,難道侯方域回老家商丘時途經鳳陽?”  于是,他來到了商丘,在李姬園村,看到了香君墓和香君井。  
         
    在商丘期間,他還拜訪了當地的文化名人尚起興。據尚起興考證,侯方域在南京棲霞山找到李香君后,悄然回到商丘,至今商丘留有很多與李香君有關的實物。   

    記者在位于商丘市睢陽區的歸德古城內看到,這里不但有香君街,還有保持了300多年原貌的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侯方域故居。   

    據《商丘縣志》記載,侯方域35歲回到家鄉以后,回想起自己數年的坎坷遭遇,不由悔恨交加,遂將自己居住的地方命名為壯悔堂,意為壯年悔過自新。從此,他安心著書,給后人留下了《壯悔堂文集》、《四憶堂詩集》兩部名著。   

     “壯悔堂”西邊是一座兩層小樓,名叫“翡翠樓”。“這是當年李香君居住的地方,也叫香君樓。”導游說,李香君隨侯方域回到商丘后,住在翡翠樓上。   

    在吳騰凰看來,李香君在商丘生活的脈絡已經比較清晰。但是,他又從尚起興那兒了解到一個驚人的消息。商丘發現李香君后裔?  李香君有后裔的最早提出者就是尚起興,他在2001年出版的《商丘史話》一書中就有專門的論述。   

    《商丘史話》中說,李香君回到侯府后,她隱瞞歌伎身份,以侯方域妾的身份住進侯府西園翡翠樓,度過了8年的幸福日子。后來,曾做過崇禎朝戶部尚書的公公侯恂回到了商丘,他得知李香君秦淮歌伎的真實身份后,把李香君趕出翡翠樓,讓她住到離城十五里的侯氏柴草園(也叫打雞園)。此時李香君已有身孕。1653年春,李香君在此生下一個兒子。孩子生下不到一年,李香君便郁郁而終。李香君死后一年,侯方域也郁郁而終,埋在老家侯小園。   
        
    侯方域的門婿陳宗石的第8代孫女陳舜肅曾告訴尚起興,她小時候,祖父陳錫僯曾告訴她,香君墓前原有石碑、石桌、悔石礅。石碑上有侯方域親書“李香君之墓”和“卿含恨而死,夫慚愧終生”小字。那時,侯方域經常坐在悔石礅上,久久不愿離去。   

    幾十年前,一些李姬園的老人也親口告訴尚起興,新中國成立前他們在香君墓前看到過這些東西。可惜的是,1958年平墳時,這些東西遭到了破壞,現在的這塊石碑是1983年當時的商丘縣文化局立的。   

    尚起興認為,陳舜肅的祖父距李香君死后僅百余年時間,她祖父的說法是可信的經查找,李香君的李姓后裔生活在李姬園附近的大元子村,繁衍到今天,已經有300多人。   

    對于尚起興和吳騰凰的說法,一些專家持不同看法。   
         
    他們認為,作家余淮在《秦淮廣記》中記載,李香君“后依卞玉京而終”。卞玉京是李香君的姐妹,在棲霞山葆真庵為尼,李香君死后葬在南京棲霞山。后侯方域將其靈柩遷到商丘,葬于商丘城南。所以,李香君不可能在商丘有后人。   

    而江蘇南通大學文學院古籍研究所所長王樹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沒有史料記載李香君葬于商丘李姬園村。當地人對“李香君后裔”態度曖昧。   

    近日,記者來到路河鄉。600多口人的大元子村中有300多人姓李,在這里,記者一提李香君,人們就笑,不愿多說,態度也有點曖昧。   

    一位婦女說,一看就知道你是來采訪的,自從江蘇教育電視臺來采訪后,大元子村就熱鬧起來,不時有人來村里拍照,打聽李香君后代的情況。   
        
    記者從4月13日江蘇教育電視臺的《城市傳奇》上看到,電視臺的記者在采訪大元子村今年82歲的李守堂時,問他是不是李香君的后代。開始他閃爍其詞,當記者告訴他,李香君是一個歌伎,是賣藝不賣身的貞烈女子,她的品格為后人所尊敬后,在眾人的開導下,最后他說:“就是你們說的。”   

    今報記者說明來意后,李守堂卻笑著矢口否認。來之前,尚起興就告訴記者,江蘇電視臺采訪后,村里人埋怨李守堂:“你這樣說對咱有什么好處?” 記者問他是不是有壓力,他沉思了一會兒說,現在村里復雜,一些群眾覺悟低,自己也不能亂說。   

    今年60歲的李春彥家中保管著他爺爺輩兒續的族譜。他說:“不是不承認,根本就沒這件事。”記者從《李氏族譜再續》上也沒有找到有關大元子村的李姓祖先是何人、從何而來的記載。   

    尚起興告訴記者,江蘇教育電視臺沒有來采訪時,村民還說準備明年到香君墓燒香。媒體報道后,村民就不敢承認了。香君桃花扇下落之謎 ,在《桃花扇》中,李香君以頭撞墻后,點點鮮血滴在那把定情扇上。聞訊趕來的侯方域的好友、大畫家楊龍友一看,扇子上的血跡就像是朵朵盛開的桃花。他被李香君的貞烈情操所感動,拿起畫筆,稍加勾勒,一枝絕美的桃花就鮮活地開在了那把扇子上,便有“桃花扇”之稱。    
       
    李姬園村的村民告訴記者,很多人認為桃花扇隨香君下葬,就打起了香君墓的主意。   

    上世紀30年代末,日本人將棺材挖了一個直徑20厘米的洞,結果什么也沒得到。1944年,當時的“豫東剿共總司令”張嵐峰讓士兵包圍香君墓,架上機槍,公開盜墓尋找桃花扇,也是一無所獲。上世紀50年代,香君墓終于被徹底扒開。李姬園村一位老人回憶,當時棺材基本完好,死者頭發烏黑、牙齒潔白、頭骨小而圓,骨骼尚全,就是沒有桃花扇。   

    尚起興說,李香君臨終前將扇子交給了侯方域原配常氏,讓常氏以后當作女兒的陪嫁品。李、侯去世后,他們的密友陳貞慧的兒子陳宗石入贅侯府,以后這把扇子就成了陳氏家族的傳家寶。民國初年,陳家人將桃花扇帶至北京,收藏家張伯駒親見后寫信告訴自己的好友上海報人鄭逸梅。上世紀80年代,鄭將原信贈給南京《青春》雜志一位編輯,1986年該信還曾在《中國書畫報》上公開發表。   

    據他所知,這把扇子仍在國內,但是收藏者不讓公開自己的姓名。(原標題:商丘“李香君后裔”懸疑)




來源:東方今報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