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城市芒碭山旅游景區(qū),說起劉邦斬蛇碑的傳奇故事,游客們都是驚嘆不已。日前記者來到這里,親眼目睹了劉邦斬蛇碑的奇觀!
漢高祖劉邦斬蛇碑是后人為紀(jì)念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而立的碑記。現(xiàn)在的斬蛇碑位于芒碭山主峰南麓,六角小亭,上覆黃色琉璃瓦,木柱和亭座彩繪,亭下有一巨形石龜,傳說是龍王的長子赑屃。龜背上立一石碑,碑額陰刻楷書的“日月”和“漢高祖斷蛇之處”分列兩邊,碑文始敘劉邦在芒碭山起義的事略,背后是永城縣人民政府于1982年重立碑記!
劉邦斬蛇起義的事實,《漢書》《資治通鑒》《史記·高祖本記》等諸多史書均有記載。漢文帝時,在芒碭山劉邦斬蛇處開始立碑建廟,廟內(nèi)刻有劉邦、蕭何、韓信、張良等君王、大臣之像。年代久遠,后人多次修復(fù)或重建。明隆慶五年,永城知縣、陜西人左思明重新修廟、立碑,后清朝歸德知府趙璦在重修的《高祖斬蛇碑》文中寫道:“中原競逐鹿,一蛇阻山谷,揮劍斬白帝,蛇母秋郊哭。”
關(guān)于劉邦斬蛇起義,史書上多有記載,當(dāng)?shù)匾擦鱾髦P(guān)于劉邦斬蛇的許多故事。劉邦,秦末沛縣豐邑人。早年任泗水亭亭長時,縣令命他帶領(lǐng)一批民夫去驪山為秦始皇修筑陵墓,走到芒碭山時人已跑掉大半。一天晚上,劉邦喝得酩酊大醉,解開掛在民夫身上的繩索說:“你們都趕快逃命去吧!我從此也要隱蔽起來了。”有一部分民夫看到劉邦如此仗義,不忍離去,愿追隨劉邦。他們就在山澤間而行,突然前邊有一大蛇擋住道路,劉邦酒壯英雄膽走上前去,拔出寶劍將白蛇攔腰斬斷。隨后在斬蛇的這片地上長出一片紅草來,據(jù)說是劉邦所斬白蛇的血染紅的,以前這個地方還被稱為紅草坡。
劉邦斬蛇之后,因為已經(jīng)延誤了時間,于是他就隱蔽在芒碭山中,后又返回家鄉(xiāng)殺了沛縣縣令扯旗造反,被擁立為沛公,后來終于成為漢代的開國君主。劉邦斬蛇的故事不管你信不信,但劉邦斬蛇碑上出現(xiàn)的天下奇觀你卻不能不信。當(dāng)夜幕降臨時,在碑的正面10米左右處用燈光直射碑體,兩米多高的碑體忽然不見,只看到一尊金光燦燦的古代帝王形象呼之欲出。他頭戴帝冠,身著龍袍,腰系玉帶,足登高靴,兩目炯炯有神,直視前方;右手捋胡須,左手握劍柄,一腿前跨,神態(tài)逼真,恰似當(dāng)年戎馬征戰(zhàn)的劉邦再現(xiàn)!
令人大惑不解的是,為何劉邦斬蛇碑能映出古人形象?據(jù)了解,目前對此有三種說法:一是光學(xué)原理說,二是顯靈說,三是生物場信息殘存說。光學(xué)原理說認(rèn)為是石匠在刻碑時留下點點印痕,經(jīng)燈光一照,明暗反差,形成人像。顯靈說是芒碭山周圍群眾根據(jù)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摻雜一些迷信因素,硬說碑面上的人像是漢高祖和呂后顯靈。而信息殘留說的解釋,則是世上有顯形物質(zhì)和隱形物質(zhì)。隱形物質(zhì)是一種高境界、高力度的物質(zhì),它可以超越時空,既可以穿透歷史,又可以穿透物理空間而存在。芒碭山這一奇觀至今缺乏科學(xué)的論證。而觀者幾乎都能說出大致相同的印象,平添了許多樂趣,從而吸引了不少國內(nèi)外旅游者一睹為快。(原標(biāo)題:令人稱奇的劉邦斬蛇碑)
來源:大河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