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九江煙水亭緣起唐朝白居易 藏文人墨客風情

2014/12/25 16:31:28 點擊數: 【字體:

    在九江市區內,有一個風光旖旎的甘棠湖,湖上有一座綠樹掩映的小島,島上有一組古色古香的建筑,這就是鬧市中的一塊“凈土”——煙水亭。雖然名為“亭”,但實際上它是一座集多樣建筑形態為一體的小巧建筑群。因為煙水亭中的建筑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聯系,形式變化多樣,風格協調統一,所以被譽為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上園林。
九江煙水亭緣起唐朝白居易 藏文人墨客風情
煙水亭位于甘棠湖湖心,四周環水
 

    現存為晚清遺跡

    四周環水的小巧建筑群

    記者從九江市博物館了解到,煙水亭坐落在九江市甘棠湖的浸月島上,現今見到的建筑群為晚清的遺跡。“四面湖山亭在水,半堤楊柳寺藏煙”,便是煙水亭名字的由來。現今雖然仍用亭名,但實際上是集殿、閣、亭、軒為一體的小巧建筑群。

    煙水亭四周環水。1972年,當地政府修建了一座九曲橋,使其與湖岸相連。整座煙水亭為水榭式建筑,內有船亭、純陽殿、翠昭軒、五賢(陶淵明、白居易、李勃、周敦頤、王陽明)閣、境波樓等多種類型的建筑。純陽殿左壁嵌碑一塊,上刻呂洞賓大草書“壽”字,細看是由“九轉煉丹”四字組成。亭前方丈地,石雕圍欄貼水而起,垂柳翠柏點綴其間。

    集多種建筑于一體

    曾是鼓角爭鳴之地

    人們習慣上稱其為煙水亭,但其實亭中的每座建筑各有名稱。

    據九江市博物館館長汪建策介紹,煙水亭分為左、中、右三部分,左為翠照軒、聽雨軒、亦亭,右為浸月亭和船廳,中間依次是煙水亭、純陽殿、五賢閣、觀音閣。這三組建筑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聯系,形式變化多樣,風格協調統一。庭院、天井內花木扶疏、秀石玲瓏,清新典雅,讓人賞心悅目。整體構建出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上園林。

    1980年,煙水亭被用作博物館文物陳列室。這里所收藏的關于煙水亭的楹聯就有200多對,描繪著煙水亭的獨特風光。在陳列的這些文物中,以東林寺標記的砂缽最為引人注目。如今,此處已成為九江人陶冶情操的文化匯集地,但誰又能想到,如此靜謐的風景中,曾經卻藏著血雨腥風,曾是鼓角爭鳴之地。

    古為絕佳水兵訓練場

    曾是周瑜點將臺

    九江水系發達,在東吳曾被稱為柴桑,是東吳的水軍重鎮。甘棠湖地處贛、鄂兩省交界處,古時面積比現在大得多,與長江、鄱陽湖相通,水域寬闊,交通便利。南邊的廬山成為甘棠湖的天然屏障,“是絕佳的訓練水兵的場所”,煙水亭所在的浸月島在古時處于甘棠湖的中心地帶,據當地百姓代代相傳,浸月島曾是東吳水軍都督周瑜的點將臺。

    據史料記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封周瑜為大都督,命令他率領水軍在甘棠湖中日夜操練,迎擊曹軍。當年,甘棠湖上戰艦云集,雄師列隊。周瑜在此設點將臺,揮師點將,聯合劉備,大敗曹兵于赤壁,再次成就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之戰。

    “從煙水亭拾級而下,迎面一座方亭,亭前有白石欄桿圍就的拜臺,這便是東吳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點將臺。”九江市博物館工作人員郭鈞告訴記者。目前,煙水亭內有“周瑜戰跡陳列館”,館中介紹了周瑜的生平,正中還雕有一座周瑜攜書挎劍的高三米的塑像,表現了周瑜有勇有謀的氣質。據郭鈞介紹,周瑜在此點將時,小島還只是個大土墩,直到唐代詩人白居易來此任江州司馬,才得以開發。

    原名浸月亭

    幾度重建保存至今

    煙水亭獨特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它重要的軍事地位,同時也孕育了它獨特的美景。

    郭鈞告訴記者,廬山迫使南風抬升、降溫,跨過廬山后,在甘棠湖上容易形成霧氣。加上鄱陽湖又增加了此處的濕度,因此,煙水亭常年煙霧縈繞,仿若仙境。

    置身亭內,近掬甘棠碧水,遠挹廬山翠色,煙霧輕罩,清波茫映,墩榭迷立,絢麗媚雅。遠處的廬山若隱若現,仿佛來到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據史料記載,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今九江)司馬,曾蕩舟至此眺望湖光山色,感興賦詩曰:“手把楊枝臨水坐,閑思往事似前身”。因為常常來此,他在此修建了一座亭子,后人取他《琵琶行》中“別時茫茫江浸月”之句,為亭命名為浸月亭。

    后來,周敦頤的兒子周壽從湖南來到江州為父守墓,見甘棠湖一帶“山頭不溝薄蘢煙”,遂在湖堤也建了一座亭子,并取名為煙水亭。

    明嘉靖年間,兩亭俱廢。明萬歷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九江關督黃騰春于浸月亭故址重建煙水亭,這便是現今煙水亭的由來。郭鈞告訴記者:“清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煙水亭又毀于太平天國戰爭。至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僧人古懷募捐重建。至清光緒年間,煙水亭建筑群才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建國后逐年保養維修。”

    吸引眾多名人造訪

    現今已成文化聚集地

    自白居易在此建亭之后,便陸陸續續有名人來訪。蘇軾就曾在此處作下《次前韻送劉景文》。從古至今,有無數名人學者造訪九江煙水亭。

    當談及此處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文人墨客慕名前來時,汪建策說道:“此處風景別致,館內收藏也多,營造出了濃厚的文化氛圍,能夠激發大家的創作靈感。許多當地文人也將此地作為聚集地。”

    記者了解到,1980年,煙水亭被設為九江市博物館,與九江有關的各式文物集中在亭中展示,使其成為了當地對外宣傳的一塊文化陣地。

    1995年,煙水亭成為中共九江市委、市政府打造的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汪建策告訴記者:“九江北接長江,南枕匡廬,在近代有過一段被列強侵略的屈辱史,煙水亭中也展現了這段特殊的歷史,旨在發揮教育作用。”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江西晨報(2014-12-2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