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河南墜子滅亡不了”

2013/6/21 16:49:31 點擊數: 【字體:

“河南墜子滅亡不了”

    本報記者專訪河南墜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第五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劉宗琴

    作為鄭州的商業中心,緊臨火車站的大商新瑪特、北京華聯附近是省會二七商圈的核心地段,這里終日人聲鼎沸,打扮時尚的年輕人在這里追逐著自己的夢想。不過,他們中已經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地方也被叫做老墳崗,這個地方曾經像開封的大相國寺、北京的天橋、天津的勸業場一樣,是名動四方的“曲藝圣地”。也就是從這里走出了一位河南墜子表演大師、河南墜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宗琴。近日記者敲開了劉宗琴的家門。已經80歲高齡的劉宗琴今年剛剛獲得第五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由于曾得過兩次腦血栓,記憶力大大減退,昔日舞臺上的風采,當年粗獷豪放的表演,寬厚遒勁的嗓音都已成了悵然往事,不過當她向記者講起河南墜子時,猶如向記者打開了一卷河南墜子的歷史教科書,厚重而底蘊悠長。晚報記者 張秋玲 楊偉/文 周甬/圖

    [ 墜子盛行人紅火 ]

    “七分說,三分唱”,當年臺前紅遍天

    據專家向記者介紹,當年劉明枝、劉桂枝、劉宗琴三人皆是老墳崗里比較有名的河南墜子藝人,其中劉明枝細膩,劉桂枝嫵媚,劉宗琴豪放,她們常搭伙同棚獻藝,被人稱為“鄭州三劉”。談起自己當年走上唱河南墜子的道路時,劉宗琴笑稱:“還不是因為小時候家里窮,為了有口飯吃才學曲藝的。”劉宗琴說,因家庭貧困,8歲時她就給人當了童養媳。12歲拜河南墜子農村藝人劉魁為師,和師娘一起學,可能是機敏過人,每次都是劉宗琴先學會,因此劉宗琴頗受老師的喜愛。當年正月初二劉宗琴拜師,三月三便因在對書中大獲全勝贏得滿堂彩而迅速走紅。

    從《楊家將》到《大紅袍》《李逵奪魚》,當年的劉宗琴“七分說,三分唱”,擅演長篇大書,且表演的都是正面英雄人物。粗獷豪放的表演、寬厚遒勁的嗓音,唱出的是地道的河南味兒。幾十年的磨礪,她在敘述故事時已達到“說忠臣負屈冤,鐵心腸也須淚下;言兩軍對陣,使雄夫壯志”的境地。“宋王無道天下大亂……”談得興起時,劉宗琴用手輕拍大腿給記者唱起了《李逵奪魚》,雖然沒有墜琴伴奏,但仍然讓人有種像喝茶一樣的感覺,越聽越有味,且回味無窮。唱畢,劉宗琴笑稱:“唉,不中啦,舞臺上的味兒是唱不出來了。”她告訴記者,舞臺動作她仍然沒忘,但已經做不出來了,畢竟她已經離開舞臺20多年了,很多舞臺動作是需要和觀眾互動才能做出來的,河南墜子的舞臺動作并非像豫劇那樣有固定程序的。

    [ 曲種落寞情依舊 ]

    “誰來學我都教”,今朝幕后做人梯

提起當年最紅火時的演出,劉宗琴說河南是墜子窩,河南也曾舉辦過墜子大會演,會演期間,鄭州所有劇場演的都是河南墜子,而且全國各地唱墜子的演員特別多,因為河南話是中州語言,全國都能聽懂,再加上河南墜子表演形式簡單,很容易走進觀眾。那時無論走到哪里,都有她忠實的觀眾。有一個故事在曲藝界廣為流傳:劉宗琴曾在新密市一個村莊演出,十幾里外的農民手舉火把陸續擁向書場。擁擠中一位姓丁的老人不慎失足跌進山溝腿骨摔折,村民忙找來門板要送他去醫院,老人卻說:“不去醫院,我要聽劉宗琴說書。”大家只得把他抬進書場。耳聽墜琴高奏,簡板連擊,劉宗琴粗獷豪放的演唱,丁老漢早忘了疼痛,直到書盡散場,他才去了醫院。

“那時演出很苦,天天上山下鄉,自帶行李,條件好點會配有高音喇叭,但很多地方都是憑著自己的一副好嗓子在唱。”盡管如此,劉宗琴也一直演到56歲才退休,退休后她也沒能閑下來,被邀請至天津北方曲藝學校教授河南墜子,一待就是幾年,培養出了好幾位青年河南墜子演員,至今這些演員仍然活躍在舞臺上。1992年從天津回到鄭州后,在央視工作人員王決的幫助下,她整理出了31.6萬字的《大紅袍》唱詞,現在雖然已經是80歲高齡,平時生活起居都需要家人照顧,但她依然堅持教授學生。“我老了不能唱了,家里的孩子又都沒人唱這個,我自己也不是祖傳的,屬于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來,所以我的東西不主貴,誰來學我都教,能教人家學點啥就教點啥。再說國家還給我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任務呢,這我也得好好完成。”質樸的語言閃現著老一輩藝術家的無私與坦蕩。不過她也有為難的時候,由于記憶力減退,很多唱段都已想不起來,如果對學生說自己唱不全,也許有些人會認為她在推辭,因此每次上課前她都要很費心地備課,想唱段,想起來就用錄音機錄下來交給學生聽。今年在馬街書會上成為“書狀元”的牛青蘭便是劉宗琴的學生之一。

    [ 重整河山待后生 ]

    土生土長,基礎廣泛,河南墜子振興有日

    雖然河南墜子經歷了輝煌的時期,但如今已經無法抵擋曲藝觀眾群的逐漸喪失,目前除少數農村外,大部分地區幾乎沒有了曲藝的市場,許多年輕人甚至不知河南墜子為何物。對此現象劉宗琴顯得十分豁達:“時代不同了,觀眾的接受度肯定也會不同。但河南墜子滅亡不了,它本來就是土生土長的東西,有著廣泛的觀眾基礎,雖然被認為是下里巴人,但這也正是它的根基所在。”在劉宗琴看來,現在唱河南墜子的人確實少了,但面臨青黃不接問題的不僅僅是河南墜子,河南墜子不可能就會因此斷節、擱淺,她相信河南墜子仍然會出一些新演員,河南墜子一定會有新的未來。

    當記者談起劉瑞蓮對山東的河南墜子的看法時,劉宗琴顯得有些激動:“河南墜子就是河南墜子,無論是哪兒的人唱,它都是河南墜子,即使唱法有所創新那也只是河南墜子中的一個分支而已。山東當年唱河南墜子最紅的當數郭文秋了,人家當年那么紅都沒說過這話,劉瑞蓮的說話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劉宗琴稱,上世紀50年代,河南墜子這個外來曲種在山東出現空前的繁盛局面。誰都知道濟南有個河南墜子演員郭文秋,全國包括河南的曲藝演員,紛紛來到濟南向郭文秋學習。1958年,全國首屆曲藝會演在北京長安大劇院舉行。23歲的郭文秋表演的新編墜子《送梳子》,受到一致好評。郭文秋由此一舉成名,被樹為全國文藝界的四個標兵之一。也就是在這次會演上,劉宗琴與郭文秋相識并成為好友,后來退休后兩人同時去了天津北方曲藝學校授課,今年她和郭文秋一起獲得了第五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劉宗琴稱此次獲獎郭文秋是實至名歸,山東菏澤確實是曲藝窩,但無論如何誰也改變不了河南墜子在全國的影響力,更不會因此把山東的河南墜子易名為山東墜子。【原標題:“河南墜子滅亡不了”】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鄭州晚報 2008-9-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