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板面可與鄭州燴面、蘭州拉面媲美
2013/4/18 17:16:2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新野板面起源于清朝,由誰創制已不可考,其以用料精、制作細、食之味美、久吃不厭而深受人們喜愛,成為能和鄭州燴面、蘭州拉面媲美的南陽地方主要面食之一,尤其是其拉開后在案板上用力摔打的“嘭嘭”之聲,已成為招攬食客的一景。
取新野產優質小麥精粉,根據不同的季節,按比例用食鹽、水加以攪拌,和成面團,反復揉搓之后制成直徑半寸、長8寸的小面棒,而后涂上香油,碼在案板上,并用干凈的濕毛巾蒙住備用。
做板面時,廚師左手捏住小面棒的3個頭,右手捏住小面棒的另3個頭,猛地舉過頭頂,狠狠地摔在案板上,接二連三,噼里啪啦,邊摔、邊拉、邊閃,3根小面棒由短變長,由粗變細,折合3次,總長度達5丈有余,且粗細均勻,提起似一道瀑布,板面也由此而得名。
板面要好吃,除了面筋道柔軟外,所澆羊肉臊子的口味也很重要。將鮮羊肉切成小肉丁,先用羊油將辣椒炸黃撈出,將羊肉丁加花椒、醋一起入鍋煸炒,炒至肉爛油清時再將食鹽和豆瓣醬加入,同時放些茴香、丁香、肉桂等調料在鍋內炒干即成臊子。臊子做好后在搪瓷盆里放置一段時間變涼后便凝結成固體,隨吃隨取,常年存放,不會變質。
板面下鍋、煮好、撈起,清白潤滑,晶瑩透亮,盛時在碗內加菠菜或小白菜墊底,而后澆上沸騰的棗紅色臊子,再捏上一些嫩綠的青菜,白的面條、綠的菜葉、紅的臊子,僅看著就讓人食欲大增。(孫東岳)(原標題:新野板面)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新野網 原文時間:200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