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的由來
2015/11/3 14:32:2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春卷是我國廣泛流傳的一種傳統佳點。用薄面皮裹餡,卷成長方形,放在油里炸熟即成。看去色澤金黃,吃來酥脆香嫩。特別是到得融融春日,許多人家都喜歡品嘗這種點心,并用于款待親友,以取迎新春之意。 據載,在唐朝以前,一到立春日,家家戶戶都用面粉做成一種薄餅,攤在盤中,加上精美的蔬菜、水果等,贈送給親友,叫做“春盤”,以示迎春和祝福。杜甫有詩道:“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反映的就是唐代前后這一生活習俗。春盤的內容,也因時因地各有不同。據《摭言》,唐時的春盤一般是放的蘿卜和芹菜,而富裕人家春盤的花樣就多了,除了薄餅外,還備有醬熏及爐燒鹽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粉絲、雞蛋等,用薄餅卷著吃。宋代,宮廷里辦的春盤可是豪華多了。明清時,隨著烹調技術的提高,經廚師們一再改革,面粉薄餅就成了小巧玲瓏的春卷。這時,不僅在民間深受喜愛,而且在宮廷里也算一名點。 在清朝盛大宴會時,舉辦的“滿漢全席”128種菜點中,春卷也作為9道主要點心之一。如今的春卷,從品種眾多、形狀獨特、餡心豐美等諸方面,都是以往的春卷所不及的。而且,不論北方,還是江南,都有自己的著名產品。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新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