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響,蟹腳癢”。雖然離“大閘蟹”成熟的時候還有20多天,但養蟹人李二安的心里已經癢癢了,每天晚上用手電筒一照就能看到黑壓壓的“大閘蟹”從塘中爬到岸邊,想著早早已有人以每斤28元的價格來訂貨,他的心能不癢癢嗎? 在東漳鄉,像這樣的養蟹人越來越多了。過去鄉里的水蕩要么被填實造田、要么養魚,許多被荒棄,兩年前水利局利用附近的沉沙池攔水養蟹讓村民們開了眼。這黃河水竟適合養著名的中華絨螯蟹——“大閘蟹”。
鄉里專門從江蘇請來技術員,村民們也紛紛到江蘇、天津等地進蟹苗,第一年上市就讓村民們嘗夠了甜頭。“先是挑著筐到鄭州去賣,沒幾天,小販們就追到蕩邊來進貨了——根本不用出去賣了!”李二安看到人家養得紅火,今年也包下了300畝水蕩,撒了6萬只蟹苗,秋風一起,豐收就到了。
說起自己養的大閘蟹,村民們都非常自豪,“都說陽澄湖的‘大閘蟹’好,咱東漳的‘大閘蟹’更好,不用喂飼料,黃河水、純天然放養,絕對沒污染!”這兩年,鄭州的食客們醉心于一殼一殼美味的蟹黃時,他們不一定知道——那可是東漳的“大閘蟹”。
由于大閘蟹在淡水里只能養殖不能繁育,每年春初,村民們都得到外地去進蟹苗,千里奔波、運輸損耗已經不能適應大規模的養殖。今年4月份,鄉里干脆就在丁村建起了個蟹苗基地,頭一年就下了600萬只稚蟹。“明年春天,大部分人就不需要到外地進蟹了,后年增加到1000萬只稚蟹,整個東漳鄉都不用到外地進了!”技術員蒯大能胸有成竹。
昔日的水蕩成了中牟的陽澄湖,黃河灘邊成了河南的養蟹基地。“誰說發展農業不賺錢?!”東漳鄉副鄉長馮偉興奮地說。(原標題:中牟大閘蟹 橫行黃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