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美食 >> 瀏覽相關信息

沈丘顧家饃:我國民間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

2012/8/6 15:46:53 點擊數: 【字體:

沈丘顧家饃:我國民間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

沈丘顧家饃:我國民間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

    在沈丘縣老城鎮,有著“四五酒,顧家饃,周家麻花點著火”的說法。顧家饃分貢饃和小花饃兩種,是以面粉為主要原料,經手工揉、搓、捏、掀、挑、上色等一系列復雜工序而制成的一種面食。
      
    顧家饃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間,迄今已有170余年的歷史。相傳,當時皇上突發疾病,太醫們一籌莫展,一李姓太醫突然想起河南沈縣(今沈丘縣)的劉裕曾用顧家饃為自己久治不愈的兒子解除了病痛,便極力向皇上舉薦。劉裕奉旨日夜兼程趕赴京師,為皇上把過脈后,即把顧家饃呈上,囑咐皇上進膳時務必食之。皇上食后果然康復,便問劉裕此饃來自何處,當聽到此乃河南沈縣一顧姓人家所做時,龍顏大悅,遂傳旨要求顧家每年向宮中進貢。從此,顧家饃被封為貢饃,享譽天下。由于經過防裂抗霉處理,顧家饃不僅食之味美,而且存之不壞,因此深得宮廷喜愛。1947年8月,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路過沈丘縣城時,沿途人民用顧家饃慰問勞軍,首長和子弟兵食后贊不絕口,此事至今被當地百姓傳為佳話。據當地人介紹,顧家饃第四代傳人顧鼎臣賣饃時,如果他的饃不賣完,其他賣饃的就別想發市。顧鼎臣89歲過世后,又歷經顧成齋、顧士仰、顧松堂,絕技相傳已歷經七世。
      
    顧家貢饃工藝考究,做工精良,據說有72道工序。做成蒸熟后的饃狀若葫蘆,細如白瓷,尖染紅頂,底部有陰陽紋理,久放不霉不裂,上箅餾后復原如初,味美如新。顧家小花饃特點有三:一是題材多,造型獨特。它選材于常見的動物、瓜果、魚蟲和人民群眾喜聞樂道的民間傳說,并強調表現模擬對象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大體形似,注重傳神。彩繪以勾線與著色相結合,很接近河南木版年畫色彩,捏制和勾勒的各類面塑千姿百態,形似神真,栩栩如生。二是寫實、夸張手法并舉。顧家小花饃造型頭、身比例夸張,其中頭約占2/3,身占1/3,正所謂“十斤獅子九斤頭,一斤尾巴吊后頭”。經過藝術處理,給人以寫實而無造作之態,令人百看不厭,回味無窮。三是題材選擇注重符合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喜好,多帶有吉利和喜慶色彩,因此長期以來深受人民群眾喜愛。
      
    沈丘顧家饃樸實、自然,初看平淡無奇,卻是我國民間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1983年,顧家小花饃曾入選河南民間美術展,先后在北京、廣州等地展出。1989年,顧家小花饃在河南省首屆藝術節參展,再次令國內外民間藝術家贊嘆不已。1990年,在香港食品博覽會上,顧家貢饃以特有的風味被評為金獎。(原標題:獨具特色的沈丘顧家饃)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沈丘人民政府網 原文時間:2010.10.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