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
羊肉鹵是用來制作羊肉面條、羊肉燴面與羊肉湯的主要材料,具有健胃養身祛病防寒的特殊功效。民謠云“五湖四海皆吃遍,不如萬古羊肉面”;“喝了一碗羊肉湯,一年四季想得慌”。 “聚德發羊肉鹵”和“道口燒雞”、“老廟牛肉”并稱滑縣三大地方特產。
老字號“聚德發”位于滑縣萬古鎮。萬古鎮在滑縣縣城東南35公里,古名“都隆集”,明初更名為“萬古”,取“萬古長青“之意。萬古羊肉鹵始創于清順治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至乾隆年間(公元1818),由申敬先發揚光大,他在樵邱開設了羊肉館,將店鋪定名為“聚德發”,并懸掛招牌“聚發羊肉館”,是以昭示后人聚“德”生意才能興隆,才能發財,也飽含著“注重商德,以德經商”之意。可惜的是,那塊最初制作而且意義重大的老招牌在“文革”中被“破四舊”砸了。聚德發羊肉鹵一經問世,就得到了食客們的贊賞青睞,一個個動人的傳說也應時而生。
相傳乾隆皇帝南巡時,途經萬古游覽玉皇閣,忽然聞到滿街漂浮著陣陣異香,頓感食欲大振,問其香自何來。侍從稟曰:是當地特產羊肉鹵烹制時飄出的香味,龍顏大悅,即傳膳該鹵。乾隆食后,連聲稱贊:真是人間美味。遂把萬古羊肉鹵列為宮廷御膳,成為貢品。
從第一代申敬先(1788--1857),到第二代申鳳領(1818--1887)第三代申金成(1848--1905)第四代申聚發(1875--1938)第五代申武臣(1902--1958),一直到如今的第七代傳人申永廣,聚德發羊肉鹵也由原來的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方式歷經公私合營、個人承包等一系列的變革。其轉折點在第六代傳人申自忠(1928--2000 ),申自忠在前人烹制的基礎上,苦心鉆研,精心制作,使羊肉鹵在色香味上有了更大的進步。
新中國成立后,實行公私合營,申自忠與其經營多年的“聚德發”羊肉館一同遷到萬古集,把祖傳秘方公開,獻給了社會,與萬古供銷社食堂合伙經營,仍沿用“聚德發”老字號,使萬古羊肉鹵得到了更大的發展空間。1992年,為滿足市場需求,萬古供銷社聘請申自忠為專業制鹵師,成立了萬古鎮第一個牛羊肉制品加工廠。當時申永廣跟隨進廠,師從叔父申自忠,不僅深得羊肉鹵制作的真傳,更從做人與經營道德上得到了教誨。1998年 6月,申永廣回老家,自己創辦了滑縣萬古永興牛羊肉罐頭食品廠。萬古永興牛羊肉罐頭食品廠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總投資300多萬元,擁有職工78人,專業技術人員26名,年加工牛羊肉200多噸。2006年,被河南省委宣傳部、省文聯評為首批河南老字號,并獲國家級“QS”食品質量認證。
配料:鮮羊肉、羊油、精制碘鹽、調味香精、十多種香辛料。
食用方法:可做羊肉湯、羊肉燴面、羊肉鹵面條、羊肉炮大蔥,也可直接放入火鍋中食用。
萬古羊肉鹵系我國著名地方傳統食品,盛行元朝,風靡華夏,成為面食中的上等湯鹵。曾榮獲九五年河南省保健食品金獎,國家輕工部食品金獎。本產品在繼承傳統生產工藝的基礎上與現代科學相結合,制作工藝日臻完善。選用優質鮮嫩羊肉,經純羊肉油烹炸,高溫滅菌,真空包裝,輔之以十八味名貴中藥材精致而成,純天然食品,色、香、味、型俱佳。本產品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高蛋白、低脂肪,常食本品,對人體具有健喂養身,滋補作用等價值。(原標題:【文化遺產】萬古文盛館羊肉鹵制作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