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集蘿卜因其地處江淮之間,史灌河沖積平原,其溫度適中,降水豐富,土質細膩均勻,保濕透氣好,農民種植多以施農家肥為主。土質肥沃,適應蘿卜生產,采用精耕細作,每年入伏后,開始播種,10月份上市,分頭伏蘿卜和二伏蘿卜。頭伏蘿卜微辣,以熟食等為主,二伏蘿卜脆甜、多汁,多以生食為主。近年來為開發蔣集蘿卜這一傳統優勢產業,鎮黨委、政府加大了技術服務力度,注重統一選種、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栽培模式、合理密植、精耕間苗等,保證了蔣集蘿卜良好外形體征、清脆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成分。鎮綠源果蔬公司發揮龍頭作用,開發蘿卜資源,積極開拓市場,蔣集蘿卜作為地方名優特產精品,正在申請商標(“嫩頭青”)和進行品質化驗。目前已走進京、津、滬、魯、皖、鄂等地,不僅下得廚房,同時也進了廳堂。
固始縣蔣集鎮歷史悠久,商貿活躍。據史料記載,蔣集在春秋戰國時期稱“蔣國”。從那時起,蘿卜作為蔬菜品種延續種植至今,且因其獨特的外形和口感而享譽豫南及皖西北地區,被稱之為“蘿卜精品”、“綠色食品”、“水果型蔬菜”。傳說一度成為清宮的貢品。蔣集蘿卜汁多味甜,肉質根不僅可生食、熟食,還可以曬干、腌制、醬漬、泡腌,尤以生食最佳,更是飯店食雕的好材料。其營養豐富,含有糖分和維生素A、B、C,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還有鈣、磷、鐵等無機鹽及多種氨基酸;另外,含有淀粉分解酶和芥辣油,不僅風味獨特,而且可促進消化,治療疾病。據《本草綱目》一書記載,蘿卜對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呼吸系統的疾病和腳氣病、腫病燙傷、瘀血及偏頭痛等都有良好的療效,對酒醉后解酒、解油膩以及解煙毒都有很大功效。另外,蘿卜含有的木質素能夠提高巨噬細胞的活動,增強免疫力。《清宮食譜》記載用蘿卜、面粉和瘦肉加適量姜、蔥、鹽、油做成餅,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食后腹脹、咳喘多痰等均有療效。民間諺語:“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處方”,充分說明蘿卜的作用。蔣集蘿卜外形美觀,個體均勻,長大約10—15厘米,直徑6—8厘米,個重在0.4—0.6斤左右,表面光滑,色澤以青色為主,上青下白,青色占長度的2/3以上,肉質也多以青色為主,“青心”蘿卜是其主要特色。(原標題:蔣集蘿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