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馬村酥梨基地迎來自助采摘游客
2013/9/11 14:23:3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金秋時節,碩果飄香。濟源市首批取得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的五龍口馬村酥梨也迎來了收獲的季節。9月9日上午,記者在五龍口鎮馬村酥梨基地看到,顆顆金燦燦、黃澄澄的酥梨壓彎了枝頭,觸手可及。梨園里,一撥撥前來采摘、購買酥梨的市民絡繹不絕,給這個平日里寂靜的村莊平添了幾分熱鬧。
馬村有沙灘面積近3000畝。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村民們在沙灘上栽植了大片果樹,僅酥梨面積就達2500畝,另外還有少部分桃樹。近年來,果大、皮薄、肉厚、汁多、渣少、含糖量高的馬村酥梨逐漸走出深閨,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2003年,馬村酥梨獲得國家級無公害產品標志,該村3000畝大型酥梨基地同時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2006年,馬村酥梨在濟源首批獲得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
“早就知道馬村酥梨品質好,只不過過去都是在市場上買的,今天能到梨園里親手采摘鮮嫩的酥梨,真是別有一番樂趣。”在濟源市某單位上班的李小惠滿臉興奮地說。樹上,鮮嫩的酥梨在風中蕩來蕩去;樹下,李小惠一家三口坐在石凳上,身邊放著剛摘的酥梨和新鮮的花生。好一幅其樂融融的豐收美景!
對于許多市民來說,采摘是心靈釋放的一種形式。市民王先生說,在園內不僅可以親手采摘水果,還可以了解水果的生長習性和培育過程等,讓人們在參與勞動的同時增長知識、了解自然。
為了便于酥梨外運及城里人自助采摘,馬村人今年專門投資100多萬元建成了通往梨園的水泥路。“非常歡迎城里人到果園里采摘鮮梨。”果農李三祥樂呵呵地說。李三祥告訴記者,以前酥梨成熟后,他們都是拉著平車沿村叫賣。現在,不用東奔西走就能讓城里人享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他們感到很欣慰。
果農楊新富從2000年開始承包梨園,一共7畝,每年總產量都在7000公斤左右。幾年來,他認真學習果樹管理技術,嚴格按照生產技術規程施肥、用藥,確保每一顆酥梨都真正達到綠色無公害食品標準,讓消費者吃得更放心、更安全。
“春灑汗水夏理枝,秋來碩果壓枝低。千辛萬苦俱忘卻,留得美味甜心里。”品嘗著香甜可口的酥梨,聆聽著游客們銀鈴般的歡聲笑語,記者恍如看到了果農幸福的笑臉。 (作者:馮淑娟 通訊員:廉研莉 )(原標題:濟源馬村酥梨基地迎來自助采摘游客)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濟源日報(2007-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