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當走進素有“辛夷之鄉”之稱的魯山縣團城鄉時,迎面飄來清新淡雅的花香,只見團城山層層坡嶺山地上的辛夷樹亭亭玉立,風姿綽約。燦爛的花海把初春的伏牛山區裝點得分外妖嬈。
辛夷樹,又名望春花,或木蘭,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栽種歷史。在團城鄉的五道廟、花園
溝、清水河、牛王廟村有許多樹齡在300年以上的辛夷樹,其中,花園溝一棵1000年樹齡的辛夷王,樹高20多米,樹身3人圍不過來,年產干辛夷50多公斤,被列入魯山縣古樹名木保護名錄。辛夷樹的樹干修長,初春時節開花,花期過后長葉,葉呈橢圓形。其材質細致,紋理通順,色澤潔白,是優質用材樹種。詩人屈原《九歌》辭曰:“桂棟兮蘭,辛夷楣兮藥房。”意為用桂樹、辛夷等建造和裝飾神女的居室,極其貴重與華麗。辛夷樹的花蕾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實用價值,可祛風散塞、開竇通竅、消除炎癥,并且可提取香料、配制化妝品、制作飲品和高檔食品等。
據魯山縣團城鄉副鄉長張學敏介紹,近年來,我省魯山、南召兩縣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辛夷種植面積增至10多萬畝,產量已占全國總產量的70%~80%。位于深山區的團城鄉針對坡嶺多、土地少的區域特點,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以辛夷樹種植為主的支柱產業。目前,該鄉種植辛夷樹100多萬株,今年花蕾產量達1500萬公斤,遠銷至國外,創直接經濟效益7000多萬元。辛夷樹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每當開花時節,許多人到此探春賞花,一些村民辦起了“農家樂”。就連外地投資商也看中了團城鄉的辛夷樹和秀美的山水,在這里建起了度假村。(馮洪波攝影報道)(原標題:[紀實]辛夷花開富山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