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所轄區域古稱有懷、覃懷、懷州、懷慶等。“懷慶三辣”是指姜、蒜、蔥。懷川大地,土壤肥沃,地下水豐富,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溫差明顯,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雨量適中,適于農作物生長,很早就有種植“三辣”的傳統習慣。
姜,是指“博愛姜”,亦名“清化姜”,也叫“上莊姜”,主要是因為產地分布在今博愛縣北部的清化、上莊、柏山三個鄉鎮和鄰近的沁陽市山王莊鎮一帶,古代此地歸屬治所在沁陽的懷慶府管轄,所以也稱“懷姜”。懷姜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歷史。晉代詩人潘岳任懷慶令時曾寫有“瓜瓞蔓長苞,姜竿紛廣畦”的詩句,生動地記述了博愛姜的分布情況。我國許多地方均種植有姜,可是,尤以清化姜最為著名。古詩曾有詠懷姜的:“作帝師興百代周,寒居表里見吾愁。蠻邊最惡桃花瘴,不中懷姜老少頭。”清朝乾隆皇帝在品嘗清化姜后,將其封為貢品。
懷府生姜個頭小于常見姜,但塊大、絲細、產量高,而且品質佳、味道鮮、香辣宜口,百煮不爛,抗逆力強,含水量少,易加工貯藏,遠遠超出常見生姜,是同類中的佼佼者。博愛姜,除鮮姜出售外,還能加工成多種姜制品,用以入藥或做調料、菜食,做菜調味,鮮香異常。歷史上,人們就制作出“糖曬伏姜”、“糖腌姜片”用來醫治胃寒病。“糖曬伏姜”是治療“老胃寒病”的“靈丹妙藥”,其制作簡單,價格經濟,味道甘辛,民間廣為流傳。群眾用姜和蒜薹搗碎制成的“姜蒜薹醬”, 姜拌韭菜制作的“腌韭花”,都是菜族中的老成員,它們味道格外鮮美,“姜蒜薹”中的蒜薹和“腌韭花”中的韭花都由寒性變溫性,好食不寒胃。(作者:張國棟)(原標題:懷慶“三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