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特產 >> 瀏覽相關信息

千年古柏“庇佑”百姓

2013/9/24 11:36:17 點擊數: 【字體:


    “香爐遠濕生苔蘚,古樹驚寒落碧蘿。恍在玉壺水露里,興來催得動高歌。”這是明英宗時的進士、曾任河南學道的劉昌所歌詠老君臺和古柏的詩句。“升仙臺畔古仙壇,飛雨洗壇三伏寒。翠柏泰天白書暗,新蒲拂水清波翻……”這首詩是清乾隆年間擔任鹿邑知縣的許菼流傳下來的,許菼曾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主修《鹿邑縣志》,他以飽含深情的筆觸詠贊老君臺和古柏。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暢游老君臺,為老君臺的古柏題詩留賦的更是數不勝數。老君臺以及古柏在危急關頭“庇佑”百姓的佳話更是一直廣為流傳。

  鹿邑縣地方史志辦公室的陳曉琴介紹,1938年6月1日(農歷五月初四),日本侵略軍的一個榴彈炮班組,對著這個老子升天的圓柱形高臺發炮轟擊,這個高臺里不僅沒有抵抗力量,而且空無一人,只有一尊老子的色彩脫落的泥塑彩繪塑像端坐其中。幾個操著榴彈炮的日本鬼子,想要把這個高臺轟擊垮塌,夷為平地。然而奇跡發生了。一枚榴彈炮發射過去,擊中本已有些老朽的磚墻,穿進墻內,卻未發生爆炸。鬼子炮手以為是啞彈,接連發射了13枚,然而既無墻倒屋塌的效果,也沒有爆炸聲響。發炮的日本鬼子則莫名驚詫,連續發射的十多枚炮彈,竟全都鉆進磚墻和樹上成了啞彈死彈。幾個鬼子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在進城后才得知這是老子升天的“神廟”,后來他們嚇得爬級而上,向老子塑像行禮謝罪。事后,人們在老君臺上發現,大殿的東墻、東配殿后墻和柏樹上共中炮彈12枚,2004年又在西配殿坍塌的磚土里找到了第13枚炮彈。日本鬼子打老君臺的炮彈一枚都未炸,按當地老百姓的話說:“老君臺上那龍枝虬干,蒼郁蔥蘢的13棵古柏,是老君爺身邊的站班童子化身,是他們護衛著仙臺,日軍當年開炮齊啞,是法力無邊的老君爺顯靈了。”

  改革開放后,日本一位年過七旬的老者專程找到老君臺,在圓柱形的磚砌臺墻下跪倒,連連謝罪。他就是當年用榴彈炮轟擊老君臺的炮手。那場罪惡的侵略戰爭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但是這位日本老者向有關人員毫不含糊地說,當年他一共發射了13枚榴彈炮炮彈,確實一枚都未響未炸。日本老者說這話之前,有關部門已經在老君臺發現并找到了11枚未炸響的炮彈,后來又找到兩枚,有一枚在古柏上,可見這個當年日本炮手的記性之準。現在,這13枚未炸響的榴彈炮炮彈,就展示在老君臺上,其中4枚銹跡斑斑的榴彈炮炮彈專門擺放在大殿的東側陳列著,供國內外的游人觀賞,讓游客去細細品味這個神奇的故事。

  抗戰8年,鹿邑縣城曾3次淪陷,日軍炮彈發發皆響,唯有炮擊老君臺的13枚炮彈一枚沒炸,而且其中一枚榴彈死死地卡在古柏的樹杈之下,而且這棵三號古柏枝繁葉茂,是古柏樹群中最大的一株,給老君臺及古柏群又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今天,在老君臺上,那棵古柏的枝杈下,還留有一些彈痕。70多年來,在鹿邑縣廣大群眾中一直流傳著這個真實而又有些神秘的故事。老君臺上的古柏為百姓擋住了日本鬼子的炮彈,能給居民祈福納祥,至今當地的居民都視古柏為“神樹”,愈加頂禮膜拜。

  在景區附近居住的張劉氏老人為老君臺上的古柏“庇佑”自己孩子一命的事,至今仍念念不忘,她每逢農歷初一、十五都會給古柏群供奉香火。張劉氏回憶說,在她大兒子5歲的那年夏天,出現高燒不退,她自己跟丈夫在家里干農活,發燒的兒子一個人跑到了老君臺上玩耍,此時恰好下起了大雨,張劉氏和丈夫將晾曬的糧食搬進屋里后,才想起兒子不在家,夫妻二人遍尋不著,最后在老君臺大殿前側的一棵古柏樹下找到了酣睡的兒子。他們吃驚地發現,兒子竟然沒有被雨淋到。張劉氏摸摸兒子的額頭,高燒竟然退了。張劉氏談起此事眼圈紅紅的,她說,這是古柏樹顯靈了,要不然兒子會被大雨淋個濕透,若是在雨中下老君臺正門的臺階,還會跌得頭破血流的。(原標題:千年古柏“庇佑”百姓)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周口晚報(2012-10-1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