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樹上的果品。
“不怕不出名,就怕一門獨;不怕不發展,就怕有特產。”金秋時節,正值木瓜金果泛黃時,記者慕名來到被稱為“中國木瓜第一鄉”的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柳河鄉采訪,當走進該鄉木瓜生產基地,映入眼簾的是漫山遍野的木瓜樹和掛滿枝頭的累累金色木瓜果碩,到處彌漫著木瓜果的清香……
的確,這里的果樹目不暇接,這里的果香沁人肺腑……
你一旦走進來,你就會感受到“中國木瓜第一鄉”的真正含義……
柳河鄉鄉長張國銅告訴記者:“今年,柳河又是一個木瓜豐收年!再過幾天,這里的木瓜就要逐漸泛黃,將陸續采摘上市!”柳河有得天獨厚的種植木瓜條件,這里屬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全年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形成了獨特的山區小氣候,最適宜木瓜生長,全鄉有山、崗坡地21萬畝,均適宜木瓜種植。近年來,柳河鄉立足自身優勢,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確立了打造‘中國木瓜第一鄉’的奮斗目標,全鄉干群團結一心,通力協作,大干快上,大力培育木瓜產業,經過10年的努力,其規模優勢和市場優勢已基本形成,木瓜已經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到目前,全鄉木瓜種植面積已達到7萬畝,其中掛果面積3萬畝,年產木瓜6萬噸,已初步實現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果農年人均年增收2600元。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柳河目前在木瓜種植面積、產量及深加工等方面均居全國鄉鎮前茅。”
那么,柳河鄉通過10年的努力,把過去一個窮鄉僻壤的小鄉鎮,打造成了如今的“中國木瓜第一鄉”,他們的秘訣在哪里呢?
一、在找準資源優勢與農民增收結合點上,確立木瓜產業的主導地位和“中國木瓜第一鄉”目標
方城縣柳河鄉屬淺山丘陵區,全鄉總面積1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4萬畝,山、崗坡地21萬畝,轄25個鄉行政村、368個村民小組、5萬人。
過去,柳河是窮鄉僻壤已是遠近有名。那么,究竟怎樣在山、崗坡地面積幾乎大于耕地面積一倍的特定點上謀發展,挖窮根?鄉黨政一班人在尋求挖掘資源優勢上確立發展項目。他們通過調研發現:柳河在種植木瓜上具有多種優勢,可以確定為全鄉農民發家致富的主導產業強力發展。種植木瓜主要基于四點:一是具有歷史優勢。柳河人種植木瓜歷史悠久,擁有傳統種植習慣和技術。據有關史料記載:這里種植木瓜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二是具有資源優勢。柳河屬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全年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獨特的山區小氣候適宜木瓜生長。全鄉有山、崗坡地21萬畝,適宜木瓜種植。三是價值高、用途廣、市場前景好。柳河種植的木瓜是光皮木瓜,又叫宣木瓜,有"萬壽果"之稱,具有較高的藥用、食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木瓜具有較豐富的藥用價值。木瓜又富含維生素、胡蘿卜素、氨基酸等多種元素,可驅風順氣、鎮痛消腫,兼具美容健體之功效;木瓜樹形體美觀,春季花開艷如桃花,秋季碩果金黃飄香,具有賞心悅目的養生之效。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人們對木瓜的研究進一步加深,木瓜廣泛應用于醫藥、保健、美容、香料和園林綠化等各個領域,被冠以“百益”稱號,市場前景好。四是效益高。木瓜三年可掛果,盛產期每畝可產鮮果2000公斤,畝收入可達6000元;用于園林的木瓜樹,每株市場價格一般在700元至1000元,帶動農民增收的效益十分顯著。
正是基于以上四點,自2003年起,柳河鄉黨委、政府把木瓜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導產業來強力培育,按照因地制宜、規模經營、品牌帶動的思路,全鄉規劃優質木瓜基地10.5萬畝,利用八年左右時間,建成“中國木瓜第一鄉”。十年來,縣、鄉、村各級咬定目標不放松,采取行政推動與市場引導相結合的辦法,不斷加大木瓜產業培育力度,實現了木瓜產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持續發展局面。到目前,柳河已打造成了如今的“中國木瓜第一鄉”。
二、政策引導、示范帶動,增強木瓜產業良性發展原動力
農民是市場的主體,更是農業發展的主體。因此,在木瓜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柳河始終堅持政策引導,典型帶動,始終把調動農民群眾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作為確保產業快速健康持續發展的關健環節來抓。
典型帶動:木瓜產業發展之初,他們最先在全鄉三個行政村中培育典型,每個村培育一個示范戶,建設一個示范園,用看得見、摸得著的功效,消除群眾顧慮,堅定發展信心。通過幾年的精心培育,一批種植木瓜大王、大戶相繼涌現。然后讓他們輻射帶動。據統計,全鄉三分之二的木瓜面積發展,都歸功于“木瓜大王”、“木瓜專業戶”的互幫互帶。政策引導:鄉政府成立了木瓜產業發展辦公室,與河南農大聯合,依托河南農大技術和科研成果優勢,具體規劃、實施、指導、發展全鄉的木瓜產業,提供木瓜產品的市場信息和技術服務,管控木瓜產業的良性循環,引進外資進行木瓜深加工,最終達到全鄉木瓜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的目標。鄉里規定:凡種植木瓜的農戶,一律由政府免費供應優質苗木、統一機械挖穴、統一種植,經驗收合格的確權發證,享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全鄉木瓜產業實現了上下一盤棋,抱團謀發展的良好局面。資金扶持:政府加大投入,改善生產條件,為木瓜種植創造良好的環境。2005年以來,縣、鄉兩級財政投入木瓜生產資金達520萬元,均用于對種植戶的補貼,興修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通過政策引導、示范帶動和資金扶持,有效地調動了農民發展木瓜種植的積極性。實現了全鄉25個行政村,村村種木瓜的良好局面。至目前,全鄉4000畝以上的專業村達11個,沿柳四路(柳河鄉至四里店鄉)已建成了3萬畝木瓜長廊。段莊村是2005年確定的木瓜種植示范村,如今全村戶戶種木瓜,戶前屋后、溝溝壑壑都是木瓜樹,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年戶均木瓜收入3萬元以上。
三、靠科技打造品牌,提高現代化生產水平;靠質量取勝,增強市場競爭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改變農民粗放經營陋習,柳河上聯科技部門,始終把科技引進和投入作為提升木瓜產品質量和產業效益的重要支撐,使科技滲入木瓜生產全過程。
——加強科技培訓。近年來,鄉黨委、政府與省農大、縣科技局等單位簽訂長期合作協議,每年對全鄉的木瓜種植戶進行集中培訓,深入田間地頭,給群眾提供技術指導,發放科技資料,播放影像專題,提升群眾種植木瓜的科技水平。全鄉每年平均開展培訓專期20場次,發放科技資料5000余份,培訓農民2600余人,群眾年人均收益1000元。
——推廣實用技術。鄉黨委、政府根據市場需求和柳河木瓜品種,推廣了盆景矮化技術,培育木瓜盆景風景樹6000盆,直接增加群眾收入50萬元;推廣了700畝老木瓜林改造技術,增產木瓜17500公斤,增加群眾收入3.5萬元;推廣應用了木瓜套袋技術,使木瓜的色澤、產量都上升到一個新臺階,增加群眾收入100萬元。
——推進標準化生產。鄉黨委、政府按照有機農業的標準,規范全鄉木瓜種植戶的種植、管理,相繼投入資金43萬元,加強對群眾的教育、管理和監督,把有機標準化生產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從而實現了柳河木瓜的綠色、有機、安全、無毒、無殘留、無污染。在鄉黨委、政府的積極努力下,2007年全鄉木瓜獲得了省級“無公害”認證,成為開拓市場的第一張名片,2009年又獲得了國家級“有機”認證,再次為柳河木瓜貼上了金字招牌,拿到了搏擊商海的“護身符”,使木瓜的價值倍增。
四、拉長產業鏈條,實現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提高木瓜生產的產業化及生態化水平
大力發展專業服務組織。三年來,全鄉相繼成立了木瓜農民專業合作社25個,入社會員達到6000余人,所有合作社制度規范、設備齊全、作用發揮正常。孟莊村木瓜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社半年時間,就為社員增加收入80萬元,社員從剛建社起的100人一下子猛增到450人,當年帶動全村新發展木瓜面積2000畝。
引資發展龍頭加工企業。依托全鄉的木瓜資源優勢,鄉黨委、政府強力對外推介,引進外資上項目,發展木瓜深加工龍頭企業,著力實現產、加、銷一條龍。2007年引進南陽伏牛山木瓜食品有限公司入駐縣產業集聚區,對木瓜進行深加工,生產木瓜飲料、木瓜醋等4個木瓜系列產品,在柳河建立了木瓜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確保木瓜果資源的充裕,保護農戶的利益,現已建成基地1800畝,惠及群眾750戶;2009年,引進河南金木瓜實業有限公司入駐柳河,生產陽之南牌高端木瓜酒。該酒被授予國家白酒“后稷”特別獎,這款酒的香型成為中國白酒行業的第十三個香型,填補了國內又一項白酒香型的空白。現在兩家企業所生產的木瓜產品,深受市場青睞,年加工木瓜果均在2萬噸以上,年創總產值8000萬元,直接帶動全鄉農戶年均增收1500元。
發展生態觀光游。現已建成了龍鳳山木瓜生態園一個,園區面積10000畝,各項基礎設施俱全、完善,日接待游客100人,年創產值150萬元,增加群眾收入70萬元。
記者離開柳河之際,問及柳河木瓜下部發展時,該鄉黨委書記張國強滿懷信心地描繪出了柳河木瓜產業的錦繡前景:一是進一步規模化種植,力爭再通過2-3年的努力,使全鄉的木瓜總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木瓜的年總產量保持在15萬噸;二是進一步規范化加工,堅持木瓜的‘有機’種植生產標準,實現從木瓜果到木瓜產品的全覆蓋;三是進一步生態化發展,做大做強木瓜生態旅游項目,培植更多不同風格和類型的木瓜風景樹;四是進一步產業化邁進,引進更多的木瓜深加工項目,把木瓜的廣泛用途體現在更多的產品上來,全鄉形成“木瓜種植、加工——風景村、觀光園培育——生態觀光旅游持衡發展”為一體的產業化格局,真正把柳河打造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木瓜第一鄉”。(武建華 劉滿章)(原標題:中國木瓜第一鄉:河南方城柳河木瓜產業發展成功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