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洛寧林果業做出貢獻的“五老”之一李應賢,歷經15年培育出新品種“金珠果”沙梨,“金珠果”沙梨在洛寧雖被封為上品,但是尚在推廣期,還沒有像紅富士蘋果一樣“大紅大紫”。
他是果商眼中的“李總”,卻是農民口中的“應賢”,“我就是想做出與眾不同的成就”,采訪過程中李應賢坦言,父輩的熏陶和參軍的經歷,讓他心中攢著一股想要成功的勁頭。
沒有種植經驗的他剛開始面對果樹無從下手,為了能盡快掌握種植技術,他省下每一筆開銷購買專業書籍甚至秉燭夜讀,練就成種植能手并開始自我價值的提升,培育沙梨新品種,隨身攜帶的放大鏡和果樹剪成了他的標志。
歷經15年,他面對屢屢失敗的挫折和“其他生意賺錢”的誘惑,最終還是堅持下來,直至培育成功。“認準了,就要堅持下去”,李應賢說。
或許會有人說李應賢培育新品種的動因僅僅是為了經濟上更富足,然而當新品種培育出來,他卻啥也不想就向周邊的農民賒甚至是送果樹苗。當然也會有人說送果樹苗就是為了將新品種推廣出去追求更多經濟利益,但至少洛寧縣馬店鎮關廟村的村民乃至洛寧縣的果農都分享到了實惠。
自有百畝果園、產品遠銷國內外、每畝果樹收入過萬,已經算是成功人士的李應賢覺得自己肩上還有沉甸甸的責任,他想把種植技術再向果農們推廣,共同提升“金珠果”的品質,讓所有種植“金珠果”的果農致富。(東方今報記者 王真珍)(原標題:沙梨王只想讓所有果農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