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河南農民癡迷澄泥硯 “黃河泥”中淘寶貝

2012/6/12 16:34:50 點擊數: 【字體:

 

    中新網焦作1月31日電(湯荔)河南農民、澄泥硯傳人李偉數十年來癡迷澄泥硯,不僅把“黃河泥”賣出國門,還把“黃河泥”帶進了學校的教科書。

  1月31日是農歷的正月初十,對于河南的農村來說,沒過完正月十五就不算過完年,不過對于家住河南孟州移民新村的李偉來說,忙碌的一年已經開始。春節前,一位新加坡客商看中了他的澄泥硯,并向他訂購了一萬個龍形花紋的澄泥硯,這批訂單對李偉來說將是他一年的工作量。

  記者在李偉家中看到,一大早,他就已經開始在家里伏案勾畫,設計澄泥硯的花紋。作為河南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偉已經是家中的第六代傳人了。

  李偉告訴記者,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名硯之一,澄泥硯是唯一以泥土為原料制作的,它主要的原料就是黃河泥。“黃河泥做成了硯臺這就是寶貝,這是我們祖先的智慧的結晶,也是黃河文化的積淀。”

  據了解,澄泥硯源于漢代,興于唐宋,由于其制作工藝很繁雜,單是黃河泥就要經過三次過濾 ,三次沉淀,過粗過細都不行。因為澄泥硯在制作的過程中像瓷器一樣要經過燒制,所以也會經過一個窯變的過程,這就讓每一個澄泥硯都顯得不近相同,也讓澄泥硯呈現出了朱砂紅、鱔魚黃、檀香紫等諸多色彩的變化。是歷代帝王、文人所青睞物,清乾隆皇帝曾贊其“撫如石,呵生津”。

  “澄泥硯的制作非常考驗人的耐心,選泥、過濾、雕刻成坯、打磨、拋光、燒制,一共要二十多道工序,稍有不慎就前功盡棄。”李偉說自己年輕時候也曾經一度想過放棄,因為怕這門古老的手藝失傳,最終 還是堅持了下來,現在已經深深被澄泥硯吸引了,做澄泥硯已經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了。

  做澄泥硯制作的第一道工序就是選擇黃河泥,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曾贊“孟州澄泥,土乎成質,陶乎成器……質堅如石、細潤如玉”。1999年,作為小浪底水庫的移民,李偉和家人從洛陽新安縣搬到了焦作孟州,李偉說這就是自己和澄泥硯的緣分。為了尋找合適的黃河泥,李偉曾的足跡已經踏遍里孟州境內的黃河岸。

  最初李偉做澄泥硯時候,村里很多人對于這種用泥巴燒制的東西并不看好。如今,李偉的澄泥硯已經銷售到了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還有一位日本小伙子,見過他的澄泥硯后專程趕過來,跟著李偉學了一個月的澄泥硯制作。現在很多村民都說李偉從泥巴里燒出了寶貝,現在村里有20多個年輕人在跟著李偉學習澄泥硯的制作,他自己的一對兒女也開始跟著他學做澄泥硯。

  李偉說,他這一代和父輩相比在澄泥硯的制作上的最大不同就是,父輩做的都是以傳統的花鳥蟲魚等圖案為主題的,而自己更想用這種古老的藝術表達自己對文化的理解,對于時代的理解。

  2008年,李偉創作的“瑞龍戲珠:2008和諧中華迎奧運”大型橫幅畫卷式黃河澄泥硯被北京奧組委永久珍藏,“這樣畫卷式的澄泥硯歷史上都沒有過,”李偉說,奧運會開幕時候,他發現開幕式采用的也是畫卷式的形式,和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心里覺得頗為得意。

  如今李偉的作品中的“花開富貴”等三幅作品,被選進了全國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美術教材中。李偉說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做出一組作品,還原一下澄泥硯的發展歷史,然后人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澄泥硯。(完)(原標題:河南農民癡迷澄泥硯 “黃河泥”中淘寶貝)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2-01-3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