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故里”匪夷所思
2012/3/16 17:21:4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大河報》刊載了《杜甫故里在哪里》,我是眼含著淚讀完這篇散文的。讀之,心潮起伏,往事歷歷。讀后,茶飯不思,夜不能寐。
《詩圣傳奇》問世的歲月縈繞眼前,揮之不去。那是1997年的事:一部近30萬字的章回小說《詩圣傳奇》,歷經8年,終歸脫稿。我捧著鄭州市委宣傳部的推薦函和書稿,登上了出版社的大樓。責編不看書稿就給我宣布政策,出版社規定:作者只要買書號,包銷,不包銷者交風險金就可以出書。 “不包銷,要多少錢?”我問。“5萬”,責編開出了價。
后來我把書稿寄給了另一家出版社。2000年12月《詩圣傳奇》出版、發行,不但沒要我一分錢,還給了我稿費和贈書。《詩圣傳奇》不能在河南問世的緣故,不正是《杜甫故里在哪里》的作者:“查閱網上詞典《百度百科》卻發現,其杜甫詞條中‘紀念建筑’一欄里,‘杜甫故里’卻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再查《維基百科》也是如此”,“杜甫故里”“搬家”的根源嗎?
2001年5月,杜甫草堂邀我出席 “一句千金”征文活動的頒獎儀式,此時方悉:杜甫草堂出資百萬向全世界征集杜甫電視劇本和交響音樂創作本,還出資40萬向全世界開展杜甫“一句千金”征文活動。我雖被評為“一句千金”的一等獎獲得者,然精神不起來,相反卻令我這個“杜甫故里人”汗顏,五味雜陳,徹夜難眠。從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歲末到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五月,杜甫在四川成都的時間5年多,其中在草堂的時間也就是3年多。從睿宗太極元年(公元712年)到天寶五年(公元746年),杜甫在河南鞏縣的時間長達35年。可以講,杜甫生于鞏縣,長于鞏縣,又歸葬于鞏縣。確切地講,杜甫之所以能戴上“世界文化名人”、“詩圣”的桂冠,是河南鞏縣的山水人文養育了他,根在河南。然而世界上只知有四川杜甫草堂,不知有河南杜甫故里。故杜甫草堂門庭若市,年經濟收入上億元,杜甫故里門可羅雀,年年政府空耗管理錢。這不又驗證了《杜甫故里在哪里》的作者,關于“近年來,旅游業成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歷史名人則成了寶貴的旅游資源。為了爭奪這種旅游資源,很多地方都定期朝拜‘祖宗’炎帝、黃帝……甚至‘西門慶故里’都成了炒作的對象。然而真實、偉大、備受推崇、歷世萬眾景仰的‘詩圣’,在他的故里卻一直被忽視”論斷的正確嗎?!
2001年8月18日,在鞏義市政協會議室里聚集了20多位杜甫故里人。他們向全市人民發出了《營建“中國詩城”,把鞏義建設得更美好》的倡議書。他們渴望此倡議書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市民的參與。臺灣商人王光亞捐贈2萬元,鞏義市的企業家、市民奔走相告,響應倡議,參與活動。他們硬靠自掏腰包,巡回“化緣”,舉辦了“詩圣”詩歌講座30余場,出了《中華詩林》刊物37期,鐫刻了詩碑80多塊。盡管如此,其結果是電光石火。然而杜甫漂泊之地,四川夔州卻在中央電視臺發出了《中國詩城》的燦爛金光。聯想到此,我不再納悶了。《杜甫故里在哪里》的作者已告訴了我答案:“反映出后人對先賢的重視程度”。
“杜甫故里”真是匪夷所思啊!(原標題:“杜甫故里”匪夷所思)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網 作者:崔澤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