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杜甫的足跡--—杜甫故里行
2012/3/16 17:27:3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李白和杜甫,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個獨特雙子星座,詩文千古,光芒萬丈,永遠為我中華萬代珍愛。
從個人欣賞角度看,我更加崇仰杜甫,不為別的,就為他那“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間展示出來那種“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那樣的襟懷;以及“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那樣的對家國悲慘遭遇的深切關心。還有怒斥權貴階層恣意妄為,不顧老百姓死活的指責,“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只有飽含對艱難時世里民眾福利和生活的關心,杜甫才能寫出如此深情的詩章來的。
作為經濟研究人員和旅行者,我幾乎走遍了中華大地,經常能夠尋覓到詩圣的遺蹤。我所拜謁的杜甫遺蹤,多在中西部。這是他壯年以后主要的活動地方。杜甫青年時到齊魯和江南壯游,成年后定居長安。后來又從長安到塬上,安史之亂后經西秦嶺中的秦州(今天水一帶)到益州(成都),然后又在四川盆地的夔州(三峽一帶)漂泊逗留,老弱貧病中流落潭州(長沙)岳州(岳陽),在耒陽一帶病逝。
我在八十年代初期的1982年先專程到洛陽和鄭州之間的河南鞏縣南窯灣村謁詩圣故居。杜甫故里靠近一個名字叫站街的四等小站,快車都不停。我只好從洛陽坐慢車,晃兩個小時到那里。第二次去是從鄭州到那里,也得晃兩個小時。第一次到鞏縣后,我正好沿京廣線南下,又到了岳陽登洞庭畔岳陽樓。登樓觀洞庭波濤,想到的是,千二百年前杜甫處在“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困境中,站在這岳陽樓上依然關注著“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以抒發對家國和百姓艱難命運的關注。
1986年11月初雪時節我在甘肅成縣呆了幾天,那是古秦州地,杜甫在這里的主要作品是秦州雜詠二十。成縣的蓮花池,相傳是杜甫經常流連之處。初冬,殘荷敗葉依然漂浮在水面上。公元759年秋冬避安史之亂杜甫寓居秦州,必見此景。他的秦州雜詠,基調正是悲傷的。
1990年春節后我初到成都,馬上趕到杜甫草堂去。1997年歲末我到白帝城所在的奉節(夔州),便想起了杜甫的詩句,“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高峽急江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戎馬不如歸馬逸,千村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婦誅求盡,痛哭秋原何處村。”我感覺,中華處處有杜甫的蹤跡和身影。
杜甫青年起在山東河南江蘇浙江游歷,中年定居關中,老年又逢亂世,經西北到西南漂泊。就是現代人,交通如此方便快捷,活動范圍遍及中原,西北,西南,中南,華東如此之大面積國土的,也不見得多。更何況唐朝,人們要出門,多以步行為主,兼用車馬。
我越讀杜甫,越感覺到杜甫人格的偉大,越崇敬他。也因此而兩次到黃土高原最東緣一個偏僻的村莊,去拜謁他的出生地—一孔窯洞。
出站街車站,向右拐,順街走去;路再向左下坡。兩道黃土梁間的平地上,是肥沃的農田,一道流水名東泗河,從中間經過。過小橋,路左前方有一通石碑,為一磚樓護在中間。碑上銘字“唐工部杜甫故里”。再前行百余米,就是位于筆架山下的南窯灣村。緊貼筆架山的一座清幽的院落,便是杜甫故居。院內靠山有一孔磚砌窯洞。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偉大的文學家杜甫,就出生在這孔窯洞里。窯洞門口旁立有一通石碑,書有“唐工部諱甫位”七個大字。院子大門外墻上還嵌有一“詩圣故里”碑,為雍正年間河南知府張漢所書。
在院子里的杜甫紀念館,我看到了現代畫家蔣兆和畫的杜甫像。這里陳列有歷代各種版本的杜詩和杜甫及其詩歌的研究文集等,還有外國出版杜甫詩作的幾個外文版本。也有畫家依據杜甫“三吏”、“三別”創作的詩意畫。并陳列有杜甫遺蹤的照片,杜甫家族世系圖等。雖然是黃土高原上的偏僻小村,卻是我心目中的圣地。從這個窯洞走出去以后,歷經顛沛流離,杜甫于唐代宗大歷五年(770年)病逝在湖南耒陽境內的船上。43年后的唐憲宗元和七年(812年),正是他百年冥壽,他的孫子才將他的靈柩移回鞏縣,安葬在邙山上。
杜甫的一生,經歷了唐朝由盛而衰的過程。權貴荒淫無恥專權誤國,兵燹戰火蹂躪黎民百姓。他對家國的憂患,對百姓的同情,釀出了萬代流傳的詩章。他的一生,閃爍著人道主義和愛國的光輝,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良知和良心的體現。
又進入了新世紀和新千年。離第二次去拜謁,已經有十多年了。這些年里,我多次在北京西北之間往返。每坐火車走隴海線路過站街,我總會向鐵道北邊的黃土嶺豁口中看過去,期望能看見那筆架山,因為杜甫誕生的窯洞,就在筆架山里。也只有杜甫這樣的文化巨匠,手里才有要架到筆架山上的如椽巨筆,寫出萬代傳誦的篇章。黃土高原有幸,給中華古國培育了一個杰出的兒子。在今日的中國,干旱半干旱的黃土高原,現在幾乎是貧困落后的代名詞,F在她還能再給中國貢獻一個這樣杰出的人物嗎?
河南鞏縣,如今改了個什么名,真是讓人敗興。縣改市的歪風,地區與地級市的合并,把好多地方古代傳下來的地名都改動得面目全非。荊州和沙市現在是荊沙市,安徽屯溪現在是黃山,灌縣是都江堰,南坪是九寨溝,無錫縣是錫山。無非改貼一張標簽,沒有實質變化,不過圖個好聽。其實在日本和美國,縣可管著城市呢。不是嗎,洛杉磯市歸洛杉磯縣管轄,邁阿密歸達德縣管。
如果杜甫在天有靈,是否知道他的家鄉現在叫鞏義了?他是否還能在鞏義市找到他的故鄉?難說。遺憾,這種任意割裂地方歷史傳統的改名歪風。(原標題:追尋杜甫的足跡--—杜甫故里行)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自然之友 作者:鄒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