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河南省鞏義市石窟寺石窟申遺工作受到重視

2012/6/14 14:19:19 點擊數: 【字體:


河南省鞏義市石窟寺石窟申遺工作受到重視
帝后禮佛圖      

    佛教在線河南訊 2009年10月22日,國家文物部門和河南省、鄭州市文物部門的有關領導、專家一行10余人到鞏義市,實地考察了鞏義石窟寺,具體指導石窟寺石窟的申遺工作。

    石窟寺傳說是唐玄奘出家的地方
     
    石窟寺坐落在鞏義市城區東北約10里的洛河北岸,邙嶺的大力山下,始建于北魏年間,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寺后有一處石窟,背山面水,環境幽雅,風光秀麗,曾被稱為是“溪霧巖云”的幽棲勝地。
      
    據碑文記載,石窟寺原名希玄寺,唐宋時稱凈土寺,明代襲之,清稱石窟寺。這里不僅是唐玄奘出家的地方,也是唐李世民等不少皇帝在此禮佛的圣地。鞏縣(先鞏義)石窟是我國佛教雕造藝術中的珍品瑰寶,窟中的佛像人物雕刻精美,演繹了豐富的佛教故事,特別是窟中的飛天、伎樂人以及18幅“帝后禮佛圖”,更是中國石窟雕刻中的經典之作,歷來為音樂界、美術界和國內外佛教研究者所珍視。
  
    1982年國務院公布石窟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后有一處120多米長的石窟群落
    
    石窟寺現存清同治年間重修的大殿、東西禪堂和山門等建筑。寺后臨山崖有五洞石窟、摩崖大佛三尊和一個千佛龕,另有自北魏以來的摩崖造像龕328個,題記186篇,7000余尊造像。自西向東排列120余米,形成一個相對集中的石窟群落。
      
    窟門的兩側刻有“帝后禮佛圖”。東、西、北三面窟壁自上而下刻有垂幔、千佛、大佛龕、神王、怪獸和伎樂人等。底部刻有和窟頂相對稱的花紋,整個洞窟雕刻精美,布局協調,造像生動,丹粉彩飾莊重艷麗。鞏義石窟寺中現存禮佛圖18幅,不僅雕刻精細、準確,是北魏石刻中的精珍之作,而且是全國石窟中現存的孤品。各窟壁腳和中心柱雕刻伎樂人、神王、怪獸,是其他地區石窟不多見的,也是研究北魏乃至隋唐佛教發展狀況和石雕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另外,石窟寺中優填王造像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佛祖造像,其具體特征是:身軀健壯。相傳是唐貞觀19年(645),曾在凈土寺出家的唐玄奘由印度求法歸來,帶回三軀栴檀佛像,依此仿造的。優填王造像流傳比較少,全國范圍內只有洛陽龍門、甘肅敦煌石窟和鞏義石窟有此造像。所以這幾軀造像,可以說是石窟寺石雕中的珍寶了。

    不同于云崗和龍門石窟,具有承先啟后作用
     
    鞏義石窟寺的雕鑿略晚于山西大同云崗石窟和洛陽龍門石窟,其規模雖比不上二窟宏大,卻因為稍晚,在雕造藝術上更臻成熟。從石窟的整體構思及藝術造型上來看有著突出的特點。
    
     在雕像風格上,比起云崗、龍門有顯著的變化。佛、菩薩雖然還穿著寬衣博帶式的服裝,但面龐卻逐漸豐滿起來,圓胖而略長,始終帶著微笑,神態和善,讓人看了倍感親切,多了人間親情味,少了天上佛界的神秘感,拉近了人與神的距離。這種變化,顯然是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的結果。
     
    鞏義石窟造像,經過云崗、龍門等石窟的造像影響,漸漸把印度的佛教藝術融于中原藝術之中,創造出了完全中國化的佛教造像,具有中國的藝術特色。既有前期的繼承與發揚,也為以后各代石雕造像開拓了新路,可以說鞏義石窟在佛教造像藝術上起了承先啟后的作用。

    做好各項前期工作,爭取申遺一次成功
       
    國家文物局考古處處長閆亞林說:“鞏義石窟歷經1500多年,現存有大量珍貴的造像、碑刻,飛天、帝后禮佛圖構圖完美,保存完整,堪稱極為稀有的國寶,它在雕刻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省市文物部門的專家們指出,鞏義石窟資源價值極高,保護管理得相當完好,前期申遺工作準備的也很到位。下一步要做好文物保護、輿論宣傳、環境整治、資料整理、文本編制等方面的工作,以確保石窟申遺一次成功。(原標題:河南省鞏義市石窟寺石窟申遺工作受到重視)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佛教在線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