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降生的傳說
2012/3/19 9:28:0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生在沮水河畔的沮源關降龍峽。黃帝是少典之子,有熊國君。母親名附寶,是位圣賢之人。因思念兒子心切,經常求神問卦。有一天在祁郊野外,向蒼天祈禱,突然雷鳴閃電,全身麻木,眼花繚亂。從此過后,就身懷有孕了。當時的巫婆也到處奔相告,揚言:“不久這里必有圣人降生!”
相傳,附寶懷孕24個月,天空出現五彩祥云,百鳥朝鳳,二月二日黃帝在沮水河畔,沮源關降龍峽出生了。從此,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據司馬遷寫的《史記》上說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聰明。”意思說,幾個月就能說話,長到七八歲時,就有大人風度,十二三歲就有大智慧。
黃帝長大成人后,果然不出所料;既聰明又有才干。對人和善。處事公平,能團結先民。在他22歲時,部落先民就推選他當了部落族長。從此,他就帶領先民們挖洞穴,筑房屋,打魚狩獵,過著安祥的日月,誰知好景不長,神農氏第八代孫子榆罔,經常不斷前來侵犯黃帝部落。開始,黃帝一再勸讓,并多次規勸榆罔。然而,榆罔仍然不聽勸阻,反而得寸進尺,認為黃帝軟弱可欺。迫使黃帝不得不暫時帶領他的先民向北方遷移。開始了遷徙無常的游牧生活。
黃帝每到一個地方,都虛心向那里先民學習。他發現別的部落先民發明了舂,可以把谷舂成米。又叫先民學會用和甑,蒸米飯吃,熬粥喝,先民們覺得特別好吃好喝,又很少生疾病。愈加對黃帝愛戴和擁護。此外,黃帝還非常重視人才。他在海邊打魚,發現了一位名風后的漁民,交談中發現風后很有安邦治國的才能,知道很多伏羲氏時代教民養民的道理。黃帝就把風后收留在身邊,當了他的參臣。不久,又在一次狩獵中,發現一位名叫力牧的人,此人箭法很準,百發百中,箭箭不落空。通過交談,黃帝發現力牧很懂得兵法知識,就收留他統帥黃帝部落的兵馬。黃帝有了這一文一武兩個人才,信心更強了。他們當時雖然過著游牧生活。但愿意跟隨黃帝的先民越來越多。黃帝的人口、兵馬就一天天壯大,其他部落再也無人敢來侵犯。(原標題:黃帝降生的傳說)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黃帝故里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