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子孫”的由來
2012/3/19 10:05:0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炎黃”分別指中國原始社會中兩位不同部落的首領。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領。他們自西方游牧進入中原,與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族發生長期的部落間沖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得到黃帝族援助,攻殺蚩尤。黃帝姓姬、號軒轅氏。后來炎黃兩族在阪泉(據說,阪泉在河北懷來縣)發生了三次大沖突。黃帝族打敗了炎帝族,由西北進入了中原地區。
黃帝族與炎帝族,又與居住在東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漸融合,形成了春秋時期的華族,漢以后稱為漢族。在當時中原地區的民族和部落中,黃帝族的力量較強,文化也較高,因而黃帝族就成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黃二帝就成為漢族的始祖。也被人們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因而,人們往往稱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炎黃的子孫就成了中華民族的代名詞。
延伸閱讀:“***赤子”的由來
“赤子”一詞本指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后來將“赤子”一詞引申為子民百姓:最早見于《漢書·龔遂傳》:“故使陛下赤子,簽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殿試射箭比賽,太宗對大臣說:“王者視四海為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據此,后來便從中引出“海內赤子”一語。而“***赤子”則是從“海內赤子”轉換而來的。后來“***赤子”被***僑胞用以表達他們熱愛祖國、向往祖國的赤誠之心。
“***赤子”即我們的***華人、僑胞他們都是炎黃子孫,他們的根都在華夏。把他們稱為“赤子”正是對祖國母親而言。“赤子”一詞被重新廣泛運用,說明國人的愛國熱情在最大限度地被激發出來。(原標題:“炎黃子孫”的由來)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黃帝故里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