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誠邀您“五一”暢游鄭州黃河地質公園博物館
你知道什么是馬蘭黃土嗎?你游覽過用黃土窯洞改成的博物館嗎?你親身體驗過沙塵暴形成過程嗎?你想穿越時空隧道感受原生態黃河風貌嗎?“五一”小長假快到了,請趕快到位于黃河風景名勝區的鄭州黃河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暢游一番,一一***這些問號吧!
亮點一:
全國首家建在窯洞里的地質博物館
2005年8月,在第四批國家地質公園評審會上,鄭州黃河地質公園以100.71分獲得全國54家地質公園評審第三名,被國土資源部批準為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
作為該公園的標志性建筑,鄭州黃河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于4月22日在黃河風景名勝區正式免費開放。與其他博物館不同,這家博物館建在景區原有的榴園窯洞中。把黃土窯洞改造成博物館,這在全國還是首次。
該博物館主體建筑面積5829.3平方米,布展面積4000多平方米,共分三層、六個展室,分別展示公園地理和社會環境概況、地球奧秘、黃河、黃土與黃土高原、黃淮平原、黃河文化等。其建筑形式獨具一格,是國內現代建筑和黃土山窯洞完美結合的典范。以科普、互動、體驗為主題,利用聲、光、電、多媒體等手段形象生動地展現黃河、黃土、黃土高原、黃淮平原的形成與演變過程。
當您走進鄭州黃河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不僅能領略這里的大河風光和人文歷史,還能從中學習到地學知識、了解到黃河的形成、黃土高原的形成、地球氣候的變遷等科普知識。
亮點二:
世界最厚的馬蘭黃土
馬蘭黃土形成于距今約1萬至10萬年間的晚更新世,主要分布于黃河中、下游一帶,呈淺灰黃色,以粉沙及黏性土為主,垂直發育,不具層理,含鈣質結核,一般厚約20~40米,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的馬蘭黃土的厚度堪稱世界之最,是研究東亞變遷,青藏高原形成,華夏文明歷史與黃河形成演變的重要參考地。
據專家介紹,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內的馬蘭黃土厚度達70余米,是當今世界上發現的晚更新世黃土層厚度最大的地區。如此厚度的馬蘭黃土是如何形成的?經科學研究證實,這與大約在15萬年前后攜帶黃土和泥沙的黃河貫通三門峽東流入海形成黃河水系有關。
也許你到過邙山很多次,但是你未必親手摸過馬蘭黃土。在“五一”假期,帶著您的孩子和家人,來到風光秀麗的黃河岸邊,與馬蘭黃土做一次“親密接觸”吧!它會告訴你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多么的久遠!
亮點三:
體驗沙塵暴如何形成
置身于沙塵暴體驗屋里,通過聲、光、電技術,泛黃的天空中,一陣陣狂風呼嘯而來,隨后天昏地暗,狀如塵灰的濃霧噴出,讓現場體驗的人們覺得身臨其境。這種感覺你可能從來沒有經歷過。在該博物館,專門設有沙塵暴體驗區,您可以在這里親身體驗模擬沙塵暴場景。
穿越“時光隧道”,您還可以來到“原始生態園”,處于第四紀的鄭州屬于亞熱帶氣候,高大的劍齒象、大唇犀將展現在您的面前。此外,在八座窯洞改造成黃河民俗館內,您還可以飽覽古往今來黃河流域的居民服飾、特色飲食、戲劇、婚俗、民間藝術等民風民俗。(原標題:“觸摸”黃河文明 “體驗”黃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