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宋單父:牡丹花師第一人

2012/6/18 16:54:41 點擊數: 【字體:

    
    牡丹:從野生到園林
         
    牡丹原產于中國,栽培歷史悠久。在《詩經》中,已有把牡丹獻給戀人以表達純真愛情的詩句。由此算來,我國栽培牡丹的歷史至少有3000年了。
  
    不過,最初的牡丹可不像現在這樣總領群芳,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早期的牡丹是野生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寂寞地綻放于荒野,沒有名氣,無人問津。唐代舒元輿曾說:“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嘗與焉。蓋遁于深山,自幽而芳,不為貴重所知。”


  早期的野生牡丹沒有專門的名字,只是與芍藥混在一起,被統稱為芍藥。秦漢時期,牡丹才從芍藥中分離出來,以“木芍藥”聞名于世。這在鄭樵的《通志》中有記載:“牡丹初無名,依芍藥得名,故其初曰‘木芍藥’。”此時的牡丹,仍未完全擺脫芍藥的影子。

  后來,隨著人們對牡丹的認識增多,牡丹又有了很多別名,如谷雨花、富貴花、國色天香等。洛陽牡丹之所以能獨占花魁,據清康熙《御定佩文齋廣群芳譜》記載,是因為其他地區出產的牡丹“花皆單葉,惟洛陽者千葉,故名曰‘洛陽花’”。意思是說,其他地方栽培的牡丹是單瓣花,只有出自洛陽的牡丹是千瓣花,飽滿多變,雍容華貴,又叫洛陽花。洛陽花一出,其他諸花就相形見絀了。

  野生牡丹進入園林,人們大量繁育牡丹品種,是從隋唐時期開始的。特別到了唐玄宗開元年間,牡丹名品大量出現,自宮廷到民間掀起賞花高潮。從現存文獻來看,也正是在隋唐時期,“牡丹”的名字才出現于典籍圖冊中,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的象征符號。

  牡丹最初是以其藥用價值而受人矚目的,其觀賞價值被開發后,藥用價值就大打折扣。《本草圖經》記載,牡丹“一名木芍藥,近世人多貴重,圃人欲其花之詭異,皆秋冬移接,培以糞土,至春盛開,其狀百變。故其根性殊失本真,藥中不可用,其品絕無力也”。也就是說,由于人們過度追求牡丹的花色之美,濫施移接,廣用勁肥,導致這類牡丹藥性盡失,不再具有“生血去瘀滯”的藥用價值。不得不說,這是人們馴化牡丹過程中的一個遺憾。

  花師:身懷絕技育名品

  唐代,隨著人們觀賞牡丹的風氣日盛,民間開始出現專門培育牡丹的人。洛陽人宋單父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栽培牡丹的技藝令人嘆為觀止。

  柳宗元在《龍城錄》中記載:“洛人宋單父,字仲儒,善吟詩,亦能種藝術。凡牡丹變色千種,紅白斗色,人不能知其術。上皇(唐玄宗)召至驪山,樹花萬本,色樣各不同,賜金千余兩。內人皆呼為‘花師’,亦幻世之絕藝也。”

  宋單父是洛陽人,善吟詩,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并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泥腿子”花匠。他培育出的牡丹,能“變色千種,紅白斗色”,即使在今天看來,這也是一個奇跡。唐玄宗知道洛陽有這么一個奇人,便慕名請他到驪山栽植牡丹。宋單父在驪山上栽了上萬株牡丹,形態顏色各不相同,被尊為一代“花師”,獲賜黃金千余兩。

  作為唐代著名的牡丹栽培專家,宋單父為牡丹的培育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堪稱世界上最早的園藝大師。可惜他擁有如此高超的技藝,卻無著作傳世。

  牡丹的栽培演變,經過了“四色變而成百色”、“花從單葉成千葉”等漫長的過程。唐時牡丹顏色、種類都已增多,并出現一些新奇變異和重瓣現象,如《酉陽雜俎》記載:“興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紫白、白檀等,獨無深紅,又有花葉中無抹心者、重臺花者,其花面七八寸。”

  兩宋時期,牡丹栽培技藝進一步提高,花師通常用嫁接的方法固定變異,“批紅判白,接以他木,與造化爭妙”,新品種不斷出現,以致牡丹“不接則不佳”。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就記載了一個叫“門園子”的人,他是宋代一位牡丹接花高手,富豪人家都請他嫁接牡丹,秋天嫁接,到來年春天花開再付錢,接活一株,價值五千。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如今,洛陽牡丹品種繁多,花色豐富,花開時節,賞花者絡繹不絕。對那些為此付出過無數心血的花師來說,這應是最值得欣慰的事吧。(原標題:宋單父:牡丹花師第一人)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洛陽晚報 2012-02-2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