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提高牡丹的觀賞質量,實現標準化種植,關鍵在于培育出健壯的牡丹苗木。
由于在這方面存在“短板”,我市牡丹種植一直未能實現標準化生產,缺乏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不能適應旅游和花卉市場需要。具體表現為:花農種植牡丹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牡丹苗木質量差別較大;觀賞牡丹檔次較低,同品種牡丹之間,花型、花色、花期相差甚遠,如作為催花、切花、盆花等商品出售,同品種價格甚至相差一倍。
要得到高質量的牡丹,就必須滿足牡丹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的各種條件,以形成健壯的苗木和飽滿的花芽。針對這一問題,我市相關科研人員正在研究環境因素(水分、光照、溫度、礦質元素等)對不同牡丹品種的影響,探索牡丹優質苗木栽培的關鍵技術,從而實現其標準化、規范化、規模化種植。今年,市科技局還下撥了專門經費,組織專業隊伍,著手國家牡丹種植標準的起草工作。
該項研究成功后,我市將建立培育優質牡丹苗木的關鍵技術體系,有效改善我市牡丹苗木質量,促進牡丹規模化種植,提高牡丹觀賞檔次和產業化進程,從而在牡丹的銷售、出口方面實現明顯增效。
提高催花技術,延長花期
牡丹自然花期短,不能滿足全年尤其是重大節日的觀賞需求,這也是制約我市牡丹產業發展的因素之一,反季節開花技術的應用是拉長牡丹觀賞時間的有效途徑。
然而,我市牡丹催花技術還不夠成熟,較為成功的應用只局限于洛陽紅一個品種,牡丹的多品種反季節開花還存在較大缺陷,難以達到花繁葉茂的效果,與大田觀賞牡丹相比有較大差距。
針對這一問題,我市相關行業計劃選取花色悅目、花形優美、成花率高、根系發達、生長勢強的牡丹優良品種進行研究,通過科學培育,總結出牡丹多品種反季節開花栽培的主要技術指標,完成這一栽培技術規范。
此項研究如果成功,將有效拓寬我市牡丹盆花的銷路。初步預計,僅國內每年重大節日(春節、元旦、國慶等)的牡丹需求,就可增加消費10萬盆,為洛陽提高經濟效益1500萬元。
提取牡丹精油,研發產品
在我市研發的牡丹延伸產品中,除牡丹紅茶、牡丹枕等以外,牡丹化妝品也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牡丹系列化妝品的研發,關鍵在于牡丹花精油的提取。
牡丹花精油芳香獨特,可以減輕細胞損傷,外用能夠緩解痛癢、燒傷等,具有殺菌解毒作用。它還能吸收紫外線,起到防曬效果,美容功效顯著,經濟價值很高。我市相關行業在應用牡丹精油,圍繞護膚、美白、防曬、補水、護發、牡丹調理SPA精油、彩妝口紅、唇膏等功能進行攻關,研發系列牡丹化妝品。
然而,牡丹中的花精油含量極低,提取非常不易。而且,牡丹化妝品不僅要質優,還要 “香濃” 。因此,研究人員還要搞清使牡丹致香的機理,篩選出牡丹精油的適宜采收品種、采收時期和貯藏方法。
目前,我市在牡丹精油的提取方面進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一套研究方法和測試手段。同時,研究人員分析了部分品種牡丹花瓣精油的致香物質,為牡丹系列化妝品的研發提供了一定條件。
下一步,我市相關行業將探索牡丹精油提取的關鍵技術,制定牡丹精油標準。通過幾年的時間,開發出系列功能性牡丹化妝品,制定出牡丹化妝品生產的工作流程,實現牡丹系列化妝品的批量生產。
提高檢疫水平,擴大出口
目前,在我市既有并成規模的牡丹產業中,催花牡丹的內銷占了半壁江山,并因其無污染、輕巧、攜帶方便、觀賞性強等優點,近年來發展迅猛。2011年春節期間,我市催花牡丹銷量達40萬盆,銷往國內30多個大中城市。
然而,我市催花牡丹只是“墻內開花墻內香”,出口基本為零。這主要是因為植株生長活力不夠,催花成花率不高,枝、葉、花生長不協調,尤其是植株攜帶病蟲檢疫對象。
1992年以來,我市相關部門開始了進出境牡丹檢疫研究工作,并于2009年成立了國家牡丹種質資源鑒定及檢疫重點實驗室,為今年年初洛陽牡丹參加臺灣世界花博會進行了病蟲害檢疫,使之達到了參加世界花博會的檢疫要求,為洛陽牡丹“走出去”奠定了基礎。
目前,我市相關部門正在探索一套完整的盆養催花牡丹配套生產技術,以提高盆養催花牡丹的品質,并從源頭上控制檢疫對象的出現,建立符合國際規范的出口檢驗檢疫技術體系,達到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檢疫要求。
這一研究成果應用后,我市預計能生產出符合出口標準的牡丹苗木、催花120萬盆(株),年產值達到2.4億元,利潤5000萬元,帶動1200多人就業。這些都將對我市牡丹苗木繁育、生產、銷售、運輸等相關領域產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記者 郭立翔)(原標題:科技創新,讓牡丹越來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