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焦作市猿仙通背拳第三屆武術交流比賽圓滿結束

2012/6/22 15:37:21 點擊數: 【字體:


焦作市猿仙通背拳第三屆武術交流比賽圓滿結束

集體節目一等獎表演者合影

焦作市猿仙通背拳第三屆武術交流比賽圓滿結束

比賽現場 
  

    本報訊 8月28日,焦作市猿仙通背拳第三屆武術交流比賽在解放區上白作街道春林村成功舉辦。比賽項目有基本功、拳術、徒手對練、單器械、器械對練和集體項目等6大項12個小項。

  焦作市猿仙通背拳發源于焦作市太行深山奇峰林立、植被豐茂、風景秀麗、獼猴遍布的凈影風景區。北宋徽宗七年,凈影寺僧人閑時模仿猿猴攀巖、跳躍、舒臂打鬧等動作創拳,故稱猿拳。在僧人刻苦的演武過程中,漸納天地之靈氣,得到了山中猿仙的點化獨成一派,故該拳正名為猿仙通背拳。凈影寺僧人創編的猿仙通背拳聲名遠揚,其風格靈巧賽猿猴,神速似閃電,快慢相間,柔中帶剛,攻防自如,老少皆宜。到明朝嘉靖年間,張文奎、郭萬清傳拳于河南省懷慶府。董成學習拳法,悉心鉆研,著有《拳經理論十問答》,內容豐富,涉及武術技擊、人際交往、達官庶民、商人行旅、天時地理等鮮為人知的內容,流傳至今。

  清乾隆年間,該拳傳到山西省澤州府許圪套村的許秀文、許秀武兄弟二人,后許氏二兄弟攜家小遷居到焦作市高窯河村。高窯河乃宋瓷發祥地之一,人杰地靈,猿拳便在此發揚光大,生根繁衍,由許門世代相傳。清咸豐時期,許氏第六代宗師許萬懷傳外甥郭再汾。1856年,郭再汾中武舉,而后赴京應試進爵,以猿仙通背拳武功震驚四座,皇帝欽賜御匾一塊,上書“雄風柳絮”四字,盛贊猿仙通背拳剛柔相濟、陰陽相諧,并賜郭再汾萬壽山線柏一株,加封其為武德騎尉官,鎮守豫晉十三隘口。不幸的是,由于戰亂等原因,在許氏家族中傳演了七代的猿仙通背拳拳譜遺失?上驳氖,時至今日,在市新時代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鼎力相助下,根據猿仙通背拳第九代宗師許樂敏的口述,第十代宗師李培軍整理編著出版了《猿仙通背拳》一書。

  為了讓猿仙通背拳發揚光大,2007年2月,在猿仙通背拳第十代宗師李培軍的弟子李新平的帶領下,焦作市猿仙通背拳研究會正式掛牌成立。這個成立僅3年多的民間武術團體,在一沒有經費、二沒有完善的演練場所的艱苦條件下,憑著將猿仙通背拳發揚光大的赤誠之心,在艱難中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下設5個輔導站,有人民公園輔導站、中站區輔導站、東方紅廣場輔導站、春林村輔導站及凈影風景區輔導站,會員發展到100多人。該研究會通過多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贏得了廣泛贊譽。2008年,該研究會先后應邀參加了安徽省黃山市全國傳統武術比賽、臺灣武術交流比賽;2009年,參加了中央電視臺在凈影風景區攝制的《凈影寺》故事風情片的拍攝,同年10月應邀到北京參加了白猿通背拳交流會。焦作市猿仙通背拳2008年被列入焦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年12月申報了國家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據悉,該研究會分別于2008年、2009年5月1日在猿仙通背拳的發源地——凈影風景區舉辦了第一屆、第二屆武術交流比賽。(原標題:焦作市猿仙通背拳第三屆武術交流比賽圓滿結束)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焦作日報 2010-09-0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