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不到9時,記者終于“擠”進博愛縣蘇家作鄉蘇家作村。龍鳳燈舞演出定于10時開始,各方來客早早地涌入村委會和影劇場所在的焦張路,數里長街,難望首尾。
今年春節期間,為配合中央電視臺以分鐘計的直播節目,蘇家作人曾作了數天準備。昨日蘇家作龍鳳燈喜迎200周歲生日,從“龍鳳燈舞”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始,蘇家作人為此準備了4年。
村里的影劇場是慶生主場,由1000多平方米的露天廣場和搭建的舞臺構成。舞臺上方有長龍戲珠圖案,背景噴繪龍鳳呈祥圖案,舞臺內側立彩繪龍柱,氣球高懸。遠道而來的賓客有國家、省、市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專家、學者等。蘇家作人對他們除了感激還是感激。
從廣場通往舞臺的路,鋪著紅色地毯,廣場入口處還有一道彩虹門。廣場周邊墻面被龍鳳燈“廣告”占盡,包括蘇家作人自制的介紹展板,省內外名人名家以“龍”、“鳳”為題材的書畫攝影作品,當然也少不了一般民眾的即興之作。自稱從小熱愛文藝的村黨支部書記毋啟富應該算得上是個資深文藝“老青年“了。
10時整,蘇家作龍鳳燈在露天廣場起舞。銀白、金黃、花紅、柳綠,8條龍1條鳳,異彩紛呈。鼓點敲在了人心里,隨著龍鳳燈的舞步,一起跳躍,一起舒展。這條鳳,始終有眾星捧月、洋洋自得的模樣,表面矜持,內里風騷,和這些游龍們開始只是點頭之交,按尾不動。游龍們稍有懈怠之意,鳳卻開始奮力起舞。不是游龍戲鳳,而是鳳戲游龍。
一場結束,舞臺上賓客散去,瞬間成了拍客們的天堂,有專業媒體記者和攝影發燒友持長槍短炮,也有人拿手機隨手拍,及時發到微博上讓人分享。龍鳳通曉人性,又返場演出。看客們還是覺得不過癮,無奈只得勞駕龍鳳邊游走邊起舞,這可累壞了這幫老中青藝人,時至中午開飯,放下龍身鳳骨,就是揉手腕、錘肩膀。
“這是在村里還是鄉里?”同行中有外地媒體記者不大相信自己的眼睛。蘇家作村民的日子過得太紅火,該村也不像一般的農村。村子里的孩子們在玩海盜船、跳級等游戲,這些一般在城市游園里才能看到的設施,每人5元只能玩5分鐘或3分鐘,價格不菲,在蘇家作村卻還要排隊。孩子們高高蕩起,蘇家作龍鳳燈也正在飛揚。
“雙龍來戲鳳,老虎當中蹦。”這是蘇家作龍鳳燈舞流傳下來的“古訓”。69歲的毋啟富展望未來,希望老虎也能重生。這次周年慶從3月11日晚到13日晚,龍鳳燈連舞三晝夜。昨天,它又以夜景作“炫耀”,以此挽留新老朋友,但對多數賓客而言,已“乘興而來,興盡而歸”。(原標題:龍鳳燈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