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8日香港文匯報A31版
歷史上的四大懷藥——懷山藥、懷地黃、懷牛膝、懷菊花,主要產於河南焦作地區。焦作地域是太行與黃河之間的一塊肥沃的土地,它東西狹長,當地人叫它牛角川,被稱為中原腹地的「金三角」。焦作地區的四大懷藥,早在公元前734年以前就已種植,成為歷朝歷代進貢的貢品。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與氣候,四大懷藥成為入藥的上品,其功效與異地同名之藥材,有著天壤之別,比黃金還要金貴。
中醫藥學是建立在古代哲學之上的具有深厚文化積淀的古老學科,在號稱「千年補養第一方」的六味地黃丸中,懷地黃和懷山藥的比重達到48%。中醫藥歷來講究藥材地道且遵古法炮製,可以說,沒有四大懷藥,就沒有六味地黃丸。四大懷藥以其在中醫藥學中的重要地位,憑其悠久而又獨特的地域文化屬性,儼然已經成為天設地造的四大瑰寶。
李旭向文匯報記者展示早期的懷商藥秤,他說這是中國最大的藥秤。
古人以太行為「天脊」,以黃河為「地脈」,山為陽,河為陰,成就了古老的太極文化。河南溫縣陳家溝太極拳享譽海內外,是這種文化的一個載體;而滋陰補陽、非覃懷之地而不生的名貴地方特產——「四大懷藥」則是這種文化的另一個載體,它們共同秉承了中華古老文化的精髓——「養心、養性、養生」。
汲山水之靈、天地之優
焦作地區,夏時稱「覃懷」,后稱「懷州」,元稱「懷孟路」,明清為「懷慶府」。她北依微微太行山,南鄰滔滔黃河,形似牛角的一片平川,世稱「牛角川」,而「懷」貫地名之始終,有道稱取名正取太行和黃河的懷抱之意。
「三百里懷川」既匯聚了黃河上游各個地區不同地質條件的土壤的養分,又吸納了太行山巖溶地貌滲透下來的大量微量元素,再加上太行山的蔽護,可謂集山之陽與水之陰於一體,這種種有利因素造就了懷慶府地帶疏鬆肥沃的土壤優勢。由於地理位置優越,懷慶府地帶常年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雖雨量充沛卻又排水便捷,故而這裡形成了「春不過旱、夏不過熱、秋不過澇、冬不過冷」的氣候環境,最適宜山藥、地黃、牛膝等蓄根類植物的生長;菊花雖以花瓣入藥,但其生長環境也與懷慶府的氣候與地理環境相吻合。這或許就是四大懷藥的藥效如此神奇的原因。
河南焦作沁陽市為四大懷藥的原種產地,沁陽城歷史上曾是懷藥交易大會的會址,沁陽市委書記陳敬如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四大懷藥已是振興沁陽經濟的龍頭產業之一,沁陽已成為全國四大懷藥生產、銷售、貿易的重要基地。
焦作沁陽市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李亞峰告訴記者,目前四大懷藥主要分佈在焦作市的武陟、溫縣、孟州、沁陽等縣市,常年種植面積約16萬畝。山藥畝產約在1,500—3,000公斤,鐵棍山藥年畝產500公斤,地黃畝產約2,000—3,000公斤,牛膝平均畝產1,200公斤,菊花平均畝產約80—100公斤。
聚懷幫之氣、人和之利
如果說焦作「天時」、「地利」之勢造就了四大懷藥的繁衍生息,不置可否,四大懷藥造就了勤勞聰明的懷商,可謂「人和」。
有關史料記載,光緒二十年以后,山藥每年產量約100萬斤,生地年產量約150萬斤,牛膝年產量約21萬斤,菊花年產量約9萬斤。每年有大量懷藥運往上海、廣州、天津等市場,這自然刺激了生產。
長年研究覃懷歷史的學者李旭收藏著一本《沁陽文史資料》,當中記載,懷慶府時期經營懷藥的商人是成幫的,有組織的,這個組織叫做懷幫,又名懷貨莊。懷幫是懷慶藥材商人全行業負責人經過會議研究,訂立幫規而成立的。所有懷慶的藥材商都是懷幫的成員。之所以成立懷幫,是因為在舊社會,單個商人是很難做生意的,大吃小、強凌弱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懷藥商人組織起來就會增加力量,少受別人欺負。
李旭說,懷幫的成立起到了明顯的效果,有效防止了同行業中壟斷投機以致抬高價格或隨意出售、假冒產品,破壞本業的聲譽。李旭說,懷藥商人赴外省購貨者,到目的地時,所有到的字號代表首先向懷幫說明來意,按會內制度,按當地藥材多少、貨色好壞、價格高低,以代表人數平均分購,不能以字號大小和資金多少為標準。這個辦法,防止大商低價多購沾光,小商少買吃虧。隨著懷幫的發展,為方便懷貨的銷售,懷幫全行業議定,集資建設懷慶會館,為懷幫商人坐落地址。
懷藥文化 三千年流長
豐收的季節,農民在採摘懷菊花。
四大懷藥經歷了三千年的歷史積淀,形成了輝煌的獨特的懷藥文化。歷史上的文化名人更是對四大懷藥情有獨鐘。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書法作品中寫出不同的「山藥」二字以表喜愛;唐代詩人韋應物在其大作中留下了「山藥寒始華」的名句;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留下了「山藥煮可握」的詩作。
採訪中,所有談及四大懷藥的專家學者,更多談及的是四大懷藥衍生出的懷商、懷幫文化,這可以說是懷藥文化中最精彩的一章。
李旭告訴記者,懷商名人層出不窮,懷幫會館遍佈全國,民間有「十三幫一大片,比不上懷幫一個殿(店)」之說,說明了懷幫在全國藥商界的霸主地位。
懷慶商人創造著令人稱奇的懷商文化,古代的懷藥貿易也應運而生,并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創造出了許許多多的文化奇跡。懷商文化向南發展的影響更大,先是進入香港,爾后又經香港過渡重洋,懷藥的影響也由此拓展到了***,四大懷藥在國際上取得了與茅臺酒同等的顯赫地位。
隨著懷藥聲譽與日俱增,懷藥商人的足跡也逐漸遍佈中國各地。清康熙年間,懷慶藥商形成龐大的「懷幫」隊伍,縱橫全國,相繼在武漢、北京、天津、西安、安國等地都設有懷藥商人設立的「辦事處」—懷幫會館、懷慶會館、懷藥會館或覃懷會館等。懷藥商人龐大的銷售網絡,嚴密的組織機構,靈活的經營戰略,特別是懷慶商人誠信經營、精打細算的管理理念,都是懷商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們的當代經營者可以借鑒的寶貴財富。
種植有講究 焦作最適宜
學者李旭向文匯報記者展示其收藏的關於記錄四大懷藥的珍藏版書籍。
焦作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懷藥的生生不息。雖然四大懷藥在各地都可以種植,但一旦離開焦作這片土地,藥性便大打折扣了。
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曾派本國的植物和醫藥專家來到焦作,將焦作適宜種植懷藥的土壤運回日本分析研究,然后按照配方調配土壤進行懷藥種植試驗,最后懷藥失去藥力,不得不以失敗而告終。上世紀20年代,幾位藥農曾經從山西太谷引進了部分高產的山藥品種到本地試種,幾年后發現,引進的品種藥力明顯增加,具備了懷山藥的特性。上世紀七十年代,國家為了緩解懷藥供應緊張的局面,曾經組織18個省區到焦作引種山藥和地黃,結果引種之后,不僅品種退化,藥力也大為減低,雖然反覆來焦作引種,最后也未能解決這個問題。
對土壤養分需求大
在焦作大地上,懷藥的種植也有許多講究,并非任何一片土地都能種植四大懷藥。在焦作境內黃河與沁河相夾的灘地上,是山藥和地黃的理想種區。因為那裡的沙質土地容易排水,利於植物的根莖生長。而懷牛膝屬於莧科植物,最適宜栽培的地方是焦作的黃、沁河改道處。由於河流多次犯濫改道,必然留下土層深厚、肥力強勁的沖積灘地,牛膝的根莖往往可扎根到土壤深處達1.5米,且沒有側根鬚根,垂直深扎下去。
四大懷藥對土壤的養分需求究竟有多大,在焦作,所有的藥農都知道,懷地黃種植一茬后,土地需經8年的調養才能復種,而懷山藥也要4年左右才能復種。
河南溫縣:創新生產模式 發展優勢產業
李旭保存的這些古籍記錄著四大懷藥及懷商文化在中原沃土上源遠流長的歷史,彌足珍貴。香港文匯報記者沙苗苗 攝
作為四大懷藥最正宗的產地,近年來,河南焦作溫縣立足於原產地優勢,將開發鐵棍山藥作為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現已初步形成了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新的產業經營格局。
溫縣縣委書記魏曰高告訴記者,溫縣的鐵棍山藥從種植到銷售,都已成為一種完善的產業鏈條。魏曰高說,鐵棍山藥的種植有別於普通懷山藥,前期投入的成本很高,對過程管理要求得也很嚴格。如果農民自行種植,品質可能難以保障,因此公司從農民手裡租賃土地并建立生產基地后,再僱傭農民參與種植,并統一規劃、管理、指導,這樣不但把農民從繁重的土地勞作中解放了出來,也保證了山藥品質。這些農產品經過標準化的生產、加工,附加值得到了大大提高。
深加工產品暢銷港澳臺
近年來,溫縣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這一特色優勢產業,確立了「連點成片上規模,龍頭帶動促發展、科技研發增效益,突出特色強品牌」的懷藥產業化發展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龍頭為依托,大力發展標準化基地建設,強力推進「龍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2008年9月,胡總書記視察溫縣鐵棍山藥生產基地時,對這種農業發展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
據了解,目前,溫縣一根根懷山藥經深加工后,變成山藥粉、山藥飲等150多種保健食品走向市場。年加工銷售懷藥產品18萬噸,其中出口8,000噸,總產值達4.5億元。開發藥品、休閒食品、飲料、保健品等深加工產品11大類50多個品種,產品遠銷日本、美國、新加坡、越南和我國臺灣、香港、澳門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四大懷藥的神奇功效
「四大懷藥」的栽培歷史悠久。夏周時,它還是北部太行山區溝邊路旁的野生植物,人們就開始用來治病療疾。周之后,由於對其認識的加深,才逐漸變野生為人工栽培。悠久的歷史,優勢的自然生長條件,造就了四大懷藥不可比擬的功效。
懷地黃:
懷地黃,別名下、芑、地髓、生地、懷生地,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神農本草經》說它:「久服輕身不老,生者優良。」近代有關資料記載,懷地黃還有與腎上腺皮質激素相似的功效。地黃因加工方法不同,有生地、熟地之分,醫藥效用也明顯不同:生地能滋陰養血,止渴生津,消炎防暑;經加工后的熟地黃,生精血,補肝腎,填骨髓,長肌肉,是很好的補益藥。
懷牛膝:
懷牛膝,別名百倍草、對節草。懷牛膝藥效甚高,主利腰腎、通經絡、破瘀活血、消積導滯、清利二便。《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稱「久服輕身耐老」。明代著名藥學家李時珍說:「本經又名百倍,隱語也,言其藥效如牛之力。」近代醫藥學認為,懷牛膝對子宮、腸管有一定的加強收縮及止痛作用。對心血管系統有降壓效果。對外圍血管擴張也有一定的作用。
懷山藥:
懷山藥,又名薯蕷,汁少粉多,煎煮不敗,甘甜可口,其營養成分居蔬菜之冠。逢年過節,請客設宴,作拔絲山藥、糖山藥等招待賓客,是一種理想的佳餚。乾山藥作藥用,有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和五勞七傷的功能。近代科學認為,懷山藥含有豐富的淀粉、糖蛋白、膽鹼、維生素丙等多種營養成分,是滋補強身、療食相兼的佳品。山藥蛋和根塊有同等功效。
懷菊花:
懷菊花,亦名甘菊、白菊。懷菊花可疏風解毒,清肝明目,安腸胃,調四肢,解渴消毒。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益壽。近代臨床報道:用開水沖泡作茶飲,對高血壓、頭痛、失眠等癥狀有明顯療效。 (原標題:四大懷藥之都 傳承文化精粹——訪河南焦作 揭養生瑰寶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