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開發朱載堉文化資源 發展文化和旅游產業

2012/6/23 18:37:40 點擊數: 【字體:


開發朱載堉文化資源 發展文化和旅游產業

       
    朱載堉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是沁陽的名片。朱載堉文化資源和文化遺產是我們沁陽獨有的寶貴財富。如何將這寶貴的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以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文化消費的需求,促進沁陽文化經濟和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筆者想談點粗淺的意見。

    一、要保護好朱載堉故居舊址
      
    朱載堉故居舊址位于沁陽市區北門大街與懷府路丁字路口東北角部分,相當于原人民廣場也就是現在的世紀廣場及其周圍。明朝時,這里是分封在懷慶府的鄭藩王府。朱載堉1536年出生在鄭藩王府。他是鄭藩王府第五位親王——鄭恭王的長子,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九世孫。他10歲被冊封為鄭世子,是鄭藩親王的合法繼承人。萬歷十九年(1591年),他父王去世后,他卻七次向皇帝上疏,將王位讓給了他人。他雖然曾兩次搬出過王府,晚年又隱居在九峰山下,但他在王府居住時間長達四十多年,他的多項科研成果特別是創建十二等程律(即十二平均律,2011年8月戴念祖先生來沁陽時說,叫十二等程律更準確),都是在這里完成的。他在這里撰寫了鴻篇巨制《樂律全書》,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十二等程律定律器——律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件建立在十二等程律理論基礎上的弦樂器——弦準。全世界以十二等程律調律的音樂首先是在這里奏響,對全世界的科學和藝術界來說,這里永遠是一個值得向往的地方,是一個具有世界性紀念意義和歷史意義的地方。當然,也是沁陽最值得驕傲的地方。
      
    我們說朱載堉故居舊址在現在的時代廣場的位置,不是隨意編造,也不是僅憑民間流傳,而是以文獻記載為依據。《河內縣志》和《明一統志》就明確記載著鄭王府的位置和建造時間,書中記載:“鄭王府在府治東,建于正統九年(1444年)”。府治即府衙,就是說鄭王府在懷慶府衙的東邊。明朝時的懷慶府衙舊址在現在沁陽市電影院、百貨樓、人民醫院的位置,府衙的大門正對著府前街,原有建筑早已被毀,現僅存石碑一通。它的東邊隔條北門大街便是現在的天鵝商廈和時代廣場。也就是說當年的鄭王府在現在時代廣場及其周圍的位置。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纂修《河內縣志》的王所用還曾在鄭王府供職,是朱載堉的好朋友和助手。因此,他寫的鄭王府的位置應該是準確的。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編纂的《河內縣志》不僅有文字記載,還在“城池圖”上,在現在廣場那個位置標注著“鄭府基”三個字,標明此處是鄭王府舊址的基礎。因為到順治十五年(1658年),鄭王府早已被毀,只留下舊址的基礎,故而標注“鄭府基”。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編纂的《河內縣志》“城池圖”上,在現在廣場的位置標注著“廢鄭府,今作營房”的文字。說明在清康熙年間鄭王府舊址已改建成軍隊的營房。清朝河內人范照藜(乾隆五十八年進士),在他寫的《勾漏山房詩》第196首詩的注釋中寫道:“營房,故明鄭藩宮址也。兵火后,拆毀一空,大半成瓦礫場矣。”除以上文獻記載外,現在可以作為當年鄭王府見證的就是廣場南邊一條叫作“老府門”的南北街。就是因為它當年正對著鄭王府的正門所以叫老府門街。至今仍叫此名,沁陽人叫老府 □(門內一個外字,發音mai,上聲) 。1606年(萬歷三十四年),萬歷皇帝為嘉獎朱載堉辭爵讓國的高尚品德,特下令在懷慶府城為朱載堉建了一座牌坊,這座牌坊就建在鄭藩王府門前的老府門街上。范照藜寫的《勾漏山房詩》中就有“高風百世留河朔,老府門前讓國坊”的詩句。并加注釋:“神宗嘉之,飭建讓國高風坊于郡城,在鄭藩府之南,俗稱老府門。”以此推算,當年鄭王府的中軸線應該和老府門街在一條南北線上。
      
    朱載堉故居舊址是沁陽的特殊坐標,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地標。盡管地面建筑早已被毀,但對故居舊址仍應加強保護,以展示朱載堉的文化資源,要樹立文物保護標志并加注文字說明,還可依照《明會典》181卷“親王府制”的記載繪制平面示意圖,以讓后人有個直觀的了解。 

    二、建立《朱載堉紀念碑》

       
    我們提出保護朱載堉故居舊址,并不是搞大拆大建恢復昔日的王府,主要是要宣傳朱載堉創建十二等程律是在這個地方完成的,給世人以明確的地點概念。要在這朱載堉故居舊址上建一座紀念碑,也可將朱載堉塑像豎在碑前,或在紀念碑上刻上朱載堉的浮雕像,要讓這沉寂的舊址述說歷史。紀念碑的設計要有創意,必須要認真論證,多方征求有關專家的意見,要彰顯朱載堉文化特點。紀念碑的造型要莊重高大,建成沁陽一座有永久紀念意義的地標性建筑,成為市區一大景觀。紀念碑要刻上十二等程律的公式。
       
    或許,人們會感到驚訝,怎么是數學公式,還有這么長的一行數字?戴念祖先生說:“這就是朱載堉的最大貢獻。朱載堉利用數學理論以嚴格的相等音程來配制八度內的12個半音,這種調律體系是他在世界上最先創建的。”臺灣故宮博物院陳萬鼐先生在他著的《朱載堉研究》一書中也說,朱載堉的這一理論“震撼了世界樂壇,改變了人類音樂的前途與景觀。”我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劉半農說:“大家都知道,火器、造紙、印書是中國人的三大發明,到了近代,西洋人用所有的力量、所有的科學方法完全放上去,使這三種東西每一種都有飛速的進步,極度的改良,而我們卻須回過頭去跟他們學習……唯有明朝末年,朱載堉先生所發明的十二等律,卻是一個一做就做到登峰造極的大發明。他把一協分為十二個相等的半度,是個獨一無二的方法。直到現在誰也不能推翻它、動搖它;他用的算法,直到現在還是照樣的做;他算出來的數字,直到現在還是直抄了用,不必我們自己費心。……全世界文明各國的樂器,有十之八九都要依著他的方法造……鋼琴卻沒有一架不用他的方法定律。這種發明,恐怕至少也可以比得上貝爾的電話和愛迪生的留聲機罷。”不僅如此,還有更神奇的是當年朱載堉計算那么多的數據,都是用珠算計算的,而且精確到了二十五位。現代美國人曾用超級計算機求證這一數字,結果與朱載堉的完全一致,令現代的科學家驚嘆不已。為此,我們應該在這一理論的誕生地樹碑以示紀念。
 
    三、修復“玉音坊”

      
     “玉音坊”是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萬歷皇帝為嘉獎朱載堉辭爵讓國,特下令為朱載堉建的一座牌坊。當時萬歷皇帝還欽定禮部主事潘士達到懷慶府城辦理此事,監造“玉音坊”。牌坊就建在鄭藩王府門前的老府門街上。牌坊為四柱三間,石座木結構,琉璃瓦頂,飛檐斗拱,端莊華麗,氣魄雄偉。牌樓上鑲嵌著三塊匾額,稱為“三重額”,象征著規格的高貴。上方的匾額書“玉音”二字,故稱此牌坊為“玉音坊”;中間匾額書“讓國高風”四個大字,故又稱此牌坊為“讓國高風坊”;下方匾額書“萬歷丙午歲(即萬歷三十四年,公歷1606年)為鄭世子載堉建”。“玉音坊”在老府門街上豎立了三百多年,毀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如今80多歲的老年人有的還親眼見過此牌坊。“玉音坊”見證著朱載堉辭爵讓國的驚人之舉和高尚品德,記載著萬歷皇帝對朱載堉的最高獎賞。我們應在朱載堉故居舊址上重建“玉音坊”,再現“玉音坊”的風采,也使沁陽市區增加一處人文景觀。也許朱載堉早料到會有這一天,他特地將“玉音坊圖”裝訂在他著的《樂律全書》中《操縵古樂譜》一書的第一頁。為我們恢復重建“玉音坊”提供了效果圖。重建前一定要詳細論證,認真設計,要修舊如舊,盡量保持原有的風格和皇家氣派。而且還要注明是按照明萬歷皇帝敕建玉音坊的《玉音坊圖》于某年重建。
 
    四、擴建朱載堉紀念館
      
     現有的朱載堉紀念館于1991年10月28日開館,至今已走過了21個年頭。21年來,紀念館不僅接待了國內的參觀者20多萬人次,還接待了來自美國、德國研究朱載堉的學者,并受到了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及其研究所的關注。中國科學院研究朱載堉的資深專家戴念祖先生向紀念館贈送了朱載堉著的全套《樂律全書》和他本人研究朱載堉的專著。臺灣故宮博物院的陳萬鼐先生和美國北德克薩斯大學音樂學院卓仁祥教授也向紀念館贈送了他們研究朱載堉的專著。目前,紀念館已成了國內研究和宣傳朱載堉的基地、河南省大中小學生德育基地,成了沁陽對外宣傳的窗口。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紀念館已不能滿足人們參觀的需求和文化消費。展板面積小,展出的內容較少,展出的形式比較死板單調,急需擴大規模增加內容。將來的紀念館不僅要具備展覽的功能,還應具備學術交流和藝術觀賞的功能。要增設電子展板,有些內容可以通過視頻觀展。還要增設演藝大廳,要將朱載堉的音樂、舞蹈作品進行舞臺演出或進行視頻播放。還可將朱載堉創意的《高抬火轎》等民間藝術進行廣場表演。要將朱載堉的文化資源轉換成新的演藝和旅游品牌,形成文化產業。
       
    另外,也要對朱載堉墓地進行整修及其周圍大環境的治理,既要符合國保單位的要求,也要具備接待國內外參觀者的條件。
 
    五、研制開發朱載堉藝術品和旅游產品

     
    朱載堉是明代的科學和藝術巨星。他不僅創建了十二等程律,取得了震驚世界的科研成果,他還是一位藝術大師,在音樂、舞蹈、繪畫、詩歌以及樂器制造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也為我們研發朱載堉藝術品和旅游產品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果我們認真研發會生產出很多有價值的藝術品和旅游產品,帶動沁陽文化經濟和旅游經濟飛速發展。在這方面,少林寺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2006年3月2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參訪河南少林寺,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親自陪同,迎接總統進入山門后,首先到碑林參觀朱載堉的《混元三教九流圖》碑刻,引起普京濃厚興趣。普京參觀的行程全部結束后,方丈釋永信向普京贈送的禮品竟是一件制作精美的朱載堉《混元三教九流圖》工藝品。少林寺深入研究朱載堉,面向世界宣傳朱載堉,努力打造朱載堉品牌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文化是民族之根,城市之魂,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為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吹響了進軍號角,我們沁陽應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大發展,把珍貴的朱載堉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推動我市文化和旅游經濟快速發展,把沁陽建設得更好。
 
    編者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離不開文化的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文化繁榮。古往今來,沁陽不論在哪個歷史時期總是走在中原大地的前列,這與沁陽這個千年文明古縣深厚悠久的文化積淀是分不開的,是和沁陽人民始終不倦的文化追求分不開的。歷史上,發生在這塊文明故土上的動人故事可謂千千萬萬,有些人物和事跡歷史上曾有記載,但由于各種原因,被歷史塵埃湮沒或歪曲或淡化的也非個別。我們有責任去挖掘、去整理、去還原、去傳承這些文化寶庫。這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歷史使命。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新思路、新觀念。沁陽正在奮力走在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最前列,文化越來越成為沁陽人民凝心聚力的重要力量,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支撐。為此,本報特開辟“八面來風”專欄,并以沁陽市原副市長齊天昌的這篇文章作為開篇之作。歡迎社會各界以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精神踴躍來稿,為沁陽文化大繁榮、大發展貢獻力量。(原標題:開發朱載堉文化資源 發展文化和旅游產業)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焦作日報 2012-04-1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