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鶴壁市浚縣正月古廟會發展歷史之一:正月古廟會的萌芽

2012/6/23 11:08:49 點擊數: 【字體:

     
    浚縣正月古廟會的形成與發展,是浚縣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政治、經濟、文化綜合發展的重要表現。眾多專家學者考證認為,浚縣廟會形成于大伾山大石佛雕鑿的后趙時期。浚縣廟會的萌芽則要比后趙時期久遠得多。


  和全國許多民間廟會一樣,浚縣正月古廟會同樣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動,《禮記·雜記下第二十一》記載 :春秋時,子貢和老師孔子觀看為酬謝農神而舉辦的蠟祭活動,子貢看到盛大的祭祀場面,激動地說“一國之人皆狂。”廟會祭祀的對象,一般都是和當地社會發展有關聯的神話傳說中的神靈和英雄蓋世的人物,浚縣正月古廟會也是如此。浚縣是古黃河流經之地,古時候,黃河水經常泛濫,大禹治水到了這里,水患平息后,當地人們祭祀的是治理水患有功的神靈和英雄人物,他們是大禹、二郎神和鎮河將軍(彌勒佛)。

  被奉為五經之首的《尚書》記載:大禹疏河,“東過洛汭,至于大伾。”傳說大禹到了大伾山下,他把船拴在了石柱上,就登山指揮黎民挖河道,泄淤沙,筑堤壩。筑好的堤壩在一天早上大部塴塌了。大禹心中納悶,為了查清原因,夜里他躲在山洞里觀察動靜,三更過后,忽然聽到呼隆、呼隆的響聲,接著小山一樣的大浪一個接一個向堤壩撲來,又一段堤壩塴塌了。這時,大禹看到,一個黑色的龐然大物浮出水面,是一條蛟龍,大禹明白是這個怪物在作祟。他縱身躍入洶涌的河水,經過與蛟龍數番搏斗,終于生摛了蛟龍,他將蛟拖上山坡。為防止蛟龍跑掉再為害此方百姓,大禹就抽出寶劍,將蛟龍斬為三段,三段蛟龍變成了三段石頭,這三段龍脊一樣的石頭,后來被人稱為龍脊石。浚縣先民為了紀念大禹治水的功績,在大伾山東南側建了禹王廟,年年歲歲到此祭祀大禹。康熙十八年,禹王廟被搬遷到了大伾山頂,從山腰搬到山頂,足見人們對大禹的信奉與敬仰。

  在浚縣的民間信仰中,二郎神是最早被崇拜的神靈之一。在一般傳說中,二郎神是專司水患及疾病,有劈山之功、遣水之能的勇武有力之神。二郎神在浚縣的傳說豐富多彩,但大都與治理水患有關,典型的是《二郎神擔山堵河口》,說的是:有一年,愚公移山,感動了上帝,上帝命二郎神幫助愚公移山。二郎神擔起兩座小山,出了濟源王屋山往東走,打算把它們拋到東海。到了黎陽(今浚縣),二郎神見很多人正在黃河岸邊抬土、搬石,堵口復堤。二郎神化作凡人,了解到黃河連年在這里肆虐泛濫,老百姓年年堵河口,二郎神感到,這些堵河口的普通老百姓,和移山的愚公一樣,是些可欽可敬的人。他繼而想,若將這座山放在這里,不是既幫助愚公移了山,又幫助黎陽百姓堵了河口,治了水患了嗎?于是,他就將這兩座山放在了決口處。這兩座山,一座是現在的大伾山,一座是對面的浮丘山。二郎神治服河水有功,當地人就祭祀他。《浚縣志》、《大伾山志》均記載:大伾山,浮丘山上最早的廟宇中就有二郎神廟,并有道士主持香火。香火既然能供養起主持,可見來祭拜的已不是零星的香客,起碼說明已有了小規模的香火廟會。

  到了后趙,石勒皇帝聽從西方高僧佛圖澄(公元231年—348年)的建議,在大伾山東麓依山雕鑿了大石佛。大伾山大石佛雙腿下垂,左手撫膝,右手曲肘前舉,手心向外,有一種排山倒海、降妖除魔的氣勢。民眾祭祀神靈、佛祖都有一個祛災祈福的現實愿望。在水害頻仍的年代,浚縣人最大的祈愿就是消除黃河水患,浚縣人將這尊彌勒佛稱作“鎮河將軍”,這或許是佛教史上絕無僅有的叫法。由此還衍生了一個《鎮河將軍》的傳說故事:大禹治水遇河水漫溢便修堤壩,遇阻便疏理河道,終于把滔滔河水引入東海,從此浚縣田疇五谷豐登,黎庶安居樂業。但好景不長,禍端又起。黃河入海,泥沙俱下,使東海水變了顏色,惹惱了龍王。于是傳令蝦兵蟹將,興風作浪,剎那間,泥沙翻滾,河水倒流,浚縣大地頓成汪洋,滅頂之災降臨黎民頭上。這時,正在西天講經的彌勒佛,聽到生靈們呼天搶地,慧眼一望,知道東方出了禍患,于是,駕起祥云,來到大伾山,看是龍王敖廣作怪,怒道:好你個敖廣,竟如此膽大妄為,念及一已之私,不惜涂炭千萬生靈!彌勒佛火氣太大了,一頓足竟在山上跺下一個丈把深的石坑。他罵過龍王,就勢坐在石崖上,出手平推,驚濤駭浪乖乖退向東海,蝦兵蟹將也狼狽逃走。東海龍王不甘心失敗,趁彌勒佛不在大伾山,又來興風作浪。彌勒佛看到這情景,就將自己的法象留在了這里。這樣,不管什么時候,他都巋然端坐在山崖,舉起右手,雙目盯住萬里黃河,使河水永不能倒流,永遠護佑著這一方生靈。大伾山這尊中國“北方最大,全國最早”,俗稱“鎮河將軍”的大石佛的雕鑿落成,不僅當地民眾頂禮膜拜,還廣泛吸引了黃河泛濫區范圍內的善男信女前來祭祀朝拜祈福。彌勒佛在大伾山的落座,標志著浚縣廟會的形成。

  廟會因廟而生,因廟而興。浚縣廟會在后趙時期形成后,隨著大伾山,浮丘山上新廟宇的興建,前來祭祀神靈佛祖的人逐步增多,促進了廟會大規模發展。(原標題:鶴壁市浚縣正月古廟會發展歷史之一:正月古廟會的萌)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佛教導航 2010-09-1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