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故都城陽城遺址博物館5月16日在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開工奠基,著名學者、中國現代文學館原館長、老舍之子舒乙先生、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李玉東等出席奠基儀式并參觀考察了城陽城遺址。
據悉,城陽城址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北25公里處的平橋區城陽城址保護區(原長臺關鄉)境內,是春秋時期楚國的臨時國都,包括內城、外城、太子城、楚墓群等,距今有2700多年歷史,是我國現存六座“楚王城”中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一座古城址,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考古勘察,城陽城保護區內現有大小楚墓100多座,現已發掘的有8座楚墓,共出土各類珍貴文物2000多件。其中1957年發掘的1號墓震驚全國,出土了我國第一套完整的青銅編鐘,用其演奏的“東方紅”樂曲隨著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回響太空。現存的城陽城址輪廓清晰可見,殘存城墻最高處8米多,城址總面積達68萬平方米。大量珍貴文物的出土,為豫南地區楚文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據介紹,城陽城遺址博物館主體建筑包括1個序廳、3個展廳、1個多媒體廳、2個墓展廳以及設備用房、辦公用房、儲藏室、保安室等,規劃建筑面積3254平方米,總投資5065萬元。該項工程也被列入信陽市平橋區2010年“十大工程”。
“信陽這個地方是有歷史的。把歷史展示給世人看,是傳遞精神、教育后代的最好方式。歷史需要傳承和宣傳,建設博物館是最好的手段,也是保護歷史非常有力的措施。”舒乙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完)(原標題:河南開建楚國故都城陽城遺址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