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繡《清明上河圖》
汴繡,也稱“宋繡”, 是我國著名繡種之一,它以繡工精致、針法細密、圖案嚴謹、格調高雅、色彩秀麗而著稱。汴繡既長于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又善于山水圖景,刻畫人物形象細致傳神。繡品既有蘇繡雅潔活潑的風格,又有湘繡明快豪放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汴繡”繡工精致細膩、色彩古樸典雅、層次分明、形象逼真的特色。
汴繡以繡制中國名、古畫著稱于世,繡品古樸、典型、細膩。目前,以繡制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代表作,另有: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黃筌的《寫生珍禽圖》、唐代韓滉的《五牛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清代意大利畫家郎世寧的《百駿圖》等,以及近代名家大作。
近年來,汴繡在刺繡西方名畫佳作、裝飾畫、壁畫,以及人物肖像方面亦得到進一步創新,為文萊國王丹陛下刺繡肖像,為馬來西亞馬哈迪爾夫人刺繡肖像,為臺灣政界要人陳重光先生繡制肖像,為劉少奇誕辰95周年繡制了劉少奇主席肖像,在鄧小平九十誕辰之際又精工繡制了鄧小平同志肖像。做到了形象逼真、形神兼備、色彩豐富、渾厚持重、層次分明、立體感強、物象質感強,其工藝做到平、細、光、順,并獲得了政治影響、社會作用、經濟效益、工藝創新等各個方面的長足發展和創新。
汴繡的針法:在建國初期時候,汴繡針法僅有十幾種,1958年針法已發展二十九,其中繼承傳統針法十四種,學習借鑒蘇繡、湘繡針法五種,創新針法十種,這十種依次如下:蒙針繡、悠針、云針繡、雙合針繡、羊毛繡、席蔑繡、包針繡、鎖邊繡、麥子繡、接針繡。進入20世紀90年代,汴繡的針法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加強了針法的創新研究和改革,使汴繡在競爭中標新立異。部分新穎的汴繡針法:雙面繡、灑線繡、反槍繡、辮子股繡、盤金繡、盤銀繡、席篾繡、打籽繡、編繡、發繡、小亂針繡、大亂針繡、滾針繡、墊繡等。
汴繡工藝品種:單面繡,雙面繡、雙面異色繡、雙面三異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