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媒體]我們的節日-重陽

2013/6/17 15:10:10 點擊數: 【字體:

 
    10月23日正值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在當天,央視綜藝頻道為您播出《我們的節日——重陽》特別節目。
  
    本期節目,我們圍繞“孝”這個文化主題,在山西運城錄制,節目通過對重陽節傳統節俗的發掘,來重新解讀重陽節這個傳統節日中所承載的文化內涵與現時今日的節日意義。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俗學者施愛東教授以及來自山西運城的學者李安綱先生,從開場節目絳州鼓樂的歷史,說起重陽節的歷史變遷。
  
    重陽節是我國古代農耕文化的結晶,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古人以重陽為秋收嘗新的一個標志。到東漢時有了一個固定的日期——九月九,因而實現了節日化。登高吃糕、賞菊、飲菊花酒等等都是重陽節傳統的民俗活動。重陽糕,亦是取自諧音“高”。山西晉南地區,重陽節吃面的習俗源于過去的生活條件不好,只有在一些特殊的節日吃面,而重陽節吃面寓意為企盼日子越來越好。茱萸,古人稱“辟邪翁”,這一習俗大約起源于晉代。民間認為九月九日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因此民間流傳在重陽節插茱萸以辟邪。這與端午節的插菖蒲、艾蒿有異曲同工之妙,目的在于除蟲防蛀。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們愛它、贊它,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叫九花。
 
    自古以來,“孝”是中國文化傳承中的一個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所在。“百善孝為先”,突出了中國社會長幼有序、尊老敬賢的人倫思想。在今天,我國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1.85億人,當我們的社會逐步向老齡化步入的時候,我們每個人是否能夠在我們用最樸實最真誠的愛對自己的父母長輩盡孝心的同時,把這份樸實的愛傳給更多的老年人、更多的需要關愛的人群?重陽節,作為我們當代的老人節,在今天老齡化日益嚴峻的當代社會中,更是值得我們去從傳統民間習俗中探尋中國文化中“孝”的真正含義。為凸顯當今社區文化和老年人的精神風貌,節目組特邀請當地一些社區老年人藝術團進行才藝展示:七十多歲高齡的王企仁老先生表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節目《萬榮花鼓》;運城璐聲老年藝術團的民樂演奏等節目,提倡一種“老有所樂、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理念。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2012-10-2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