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溝抬閣,也叫抬歌,或是臺歌。傳說是為了歡送孔子,村民挑選了幾位能歌善舞的孩童,由眾人抬在桌上,邊走邊唱,希望孔子走遠了依然能夠看見,后來,村民在自娛自樂時,仍沿用了這種歌舞形式。
在封建社會的諸多朝代中,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抬閣因為與孔子有關,被歷代曲溝人引以為榮,因此使得抬閣歷經千年而不衰。到了明清時期,隨著戲曲的興盛和表演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藝人將高桌裝飾成亭臺樓閣的樣式,同時運用特殊技藝把扮演戲劇的兒童,根據劇情需要,采取大膽夸張的手法,巧妙地懸制在空中,通過戲裝和道具的遮掩,給人們出其不意、云里霧里的驚奇感覺。
抬閣演出時,一般都有鑼鼓隊和秧歌隊隨同著,吸引十里八村的鄉親前來觀看,場面熱鬧非凡,而一場大型的抬閣巡游表演更是蔚為壯觀,除了上百架表演不同劇目的抬閣,還有高蹺、旱船、舞獅等表演,隊伍長達幾公里。
抬閣多以戲劇和民間傳說以及經典故事為表演內容,老百姓喜聞樂見。如今的抬閣被譽為“華夏一奇”,在中國民間藝術領域影響非常廣,曲溝鎮已經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抬閣之鄉”,其抬閣隊伍的表演足跡已經遍布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
抬閣作為一種群體性文化藝術,其土生土長的民俗背景,正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其一,抬閣是集美術、戲劇、音樂、表演、雜技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參與性強,能夠吸收和培養多方面藝術人才;其二,抬閣發展到現在,已經逐漸形成了幾大派系,如枝兒顫、石頭蛋和嘟嚕轉等,面對市場的競爭,需要不斷創新和原創,這從側面可以促進地方藝術創造力的提升;其三,抬閣可以帶動其他多種民間表演藝術的傳承;其四,抬閣表演的群眾基礎深、影響力大、觀賞性佳,如能進行專業化的包裝,可以帶來不小的商機;其五,曲溝鎮不僅是文化名鎮,也是中國鐵合金第一鎮,隨著抬閣的遠近聞名,必將帶動地方經濟的增長;其六,抬閣表演老少皆宜,從兒童時代就可以培養孩子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和認知,對于安享晚年的老人而言,無論參與還是觀賞表演,都是一種茶余飯后的精神填補。
伴隨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抬閣表演藝術有朝一日也可以走出國門、邁向世界!驹瓨祟}:華夏奇葩 曲溝抬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