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弓酒——四千年不改醇香
2013/9/6 11:26:0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巍巍華夏,酒的國度;悠悠中原,龍的血脈。酒文化在有著5000年文明史的中國源遠流長,各種有關造酒的傳說流行于多種史書和坊間。而有關張弓酒的記載,讓張弓這個鎮平添了許多迷人的傳奇色彩。 據《竹書紀年》、《山海經》等文獻記載,商人祖先王亥“賓于有易”、“以葛酒換之”是歷史記載較早的賈酒商貿行為之一,這里的“葛酒”即是古葛國釀制的張弓酒。當時,在古葛國(今寧陵縣)城南三十里處一古老村寨,村中有一勇士張弓,此人忠勇俠義。時值戰亂,為報效國家,張弓主動戍邊御敵。家中新婚妻子時時惦念千里之外的丈夫,每逢吃飯時都要盛出一碗,恭恭敬敬地放在桌上。過后,她又不忍心扔掉,就放在甕里,時間長了,竟積攢了滿滿一大甕。張弓抗敵得勝,榮歸故里,夫妻團圓,妻子向他訴說離別相思之苦,并拉他去看甕中飯食。張弓被妻子的深情厚意所感動,表示一定要嘗一嘗甕中的飯食。于是妻子下廚給他重新蒸煮,說也奇怪,從蒸籠里流出來的水卻散發出濃郁的香味,張弓一嘗,甘爽清洌,醇香可口。遠親近鄰爭相品嘗,均稱美物,以后便如法炮制,地方官吏以珍稀貢品進貢商王,商王賜名“張弓酒”。
西漢末年,王莽篡政,改漢朝為新朝,并欲滅絕漢室。高祖七世孫劉秀被王莽追殺,逃至張弓,在張弓鎮北“兩柏擔一孔”橋下藏身避險。脫險后,劉秀沽張弓酒慶幸抒懷,飲酒賦詩曰:“香遠兮隨風,酒仙兮鎮中;佳釀兮解憂,壯志兮填胸。”酒后策馬東行三十里至落虎橋上,酒力泛胸,余香盈口,不禁勒馬回望張弓,連贊好酒。劉秀稱帝后,張弓酒為宮廷御酒,其藏身脫險的小橋賜名為“臥龍橋”,其勒馬回頭處建起了“勒馬鎮”。張弓酒自此名聲更盛,流傳至今。
張弓釀酒歷史悠久,考古專家對距張弓僅2公里的丁堌堆考古證明,其釀造史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張弓酒始于商,興于漢。歷史上,張弓鎮曾經作坊林立,酒幌飄動,酒氣升騰,有“無風三里香,有風香十里”之說。
解放后,黨和政府為保護張弓酒這一寶貴的民族遺產,1949年即對張弓鎮數家釀酒作坊進行了改造,由個體經營轉型國營,實行了專賣,由商丘地區行署派員負責專賣工作。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為滿足消費者需求,政府于1957年開始大量投資籌建地方國營寧陵縣張弓酒廠,年產白酒60噸;1971年至1979年共4次擴建,總投資130萬元,年曲酒生產能力達到1000噸;1980年國家投資1050萬元予以擴建,形成年曲酒生產能力5000噸;1985年,獲省政府批準予以第二期大規模技術改造,實際投資3400萬元,于1990年底在廢黃河北沿建成了5000噸優質酒生產新廠區。1990年更名為河南省張弓酒廠,1991年1月獲準技改續建項目(北廠區),實際投資3930萬元,1993年年底全部竣工投產,形成了年產5萬噸優質酒生產能力。1995年12月,在張弓酒廠的基礎上,組建了河南省張弓集團有限公司。1995年、1996年、1997年,張弓集團迎來最輝煌、最鼎盛的時期,一年的銷售收入達8億元,最高年利稅達到1.38億元。當時,為國家大型一檔企業、國家二級計量單位、河南省一級先進企業,先后榮獲全國輕工優秀產品出口創匯先進企業、全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及質量萬里行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100多項;企業占地面積31萬平方米(417畝),年生產曲酒能力5萬余噸。2003年9月在河南省張弓酒廠的基礎上,改制成為河南省張弓酒業有限公司。
醇醇張弓酒,香溢滿華夏。1975年成功研制出38°張弓酒,首開我國低度白酒之先河,填補了我國低度白酒生產空白。其精湛優質的內在質量和獨特的口感風味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多次受到上級主管部門、行業專家的充分肯定,被國家輕工部確定為白酒發展方向4個轉變標桿產品之一。1986年9月“商丘地區名酒展覽會”在北京舉行,原國務院秘書長、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羅干,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耿飚等領導和中國曲協主席高元鈞先生、曲協副主席姜昆親臨會議,品嘗張弓酒,并為張弓酒揮毫題詞;高元鈞先生品嘗家鄉酒后,還即興編演了贊美張弓酒的曲藝節目。1987年1月“中國名特優產品展覽會”在北京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胡子昂親自到會,品嘗張弓酒后并揮毫題詞。1991年10月,張弓酒廠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丕顯、全國政協副主席程思遠、中顧委委員李德生、解放軍代總參謀長楊成武、民革中央副主席彭清源、企業管理協會會長袁寶華、著名演員陳佩斯等應邀到會,品嘗張弓酒后揮毫題詞。1994年1月張弓酒廠以1200萬元中標中央電視臺氣象預報節目廣告。“張弓酒使用專利防偽瓶”,為全國首家使用一次性防偽包裝專利技術,掀起了中國白酒防偽包裝熱潮,使我國白酒包裝水平跨上一個新的臺階。1997年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組部部長宋平在中共省委書記李長春的陪同下,到張弓酒廠視察,對張弓酒給予了高度評價。2004年張弓酒業公司率先使用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碼,使白酒產品有了電子身份證。2007年公司董事長孫剛被評為“全國輕工行業勞動模范”。2009年,中共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視察張弓酒業公司時,稱贊“張弓酒是河南的名酒,也是河南的一張名片”。
此酒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多醇?嚴密的質量檢控程序、科學的檢測手段、一流的質量,鑄造起消費者心目中的金牌形象。古典、時尚的精美裝幀設計,更使張弓酒錦上添花,達到了飲用與珍藏的和諧統一。當初的作坊林立,現在一家為尊。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酒仙兮鎮中”的稱贊之詞一直惟我獨享。上世紀70年代以前,中國白酒酒精度過高一直是困擾白酒行業發展的一個難題。酒精度過高,一是會限制它的消費群體;二是對人體的損害程度較大。同時,對糧食的消耗也較多。但降低白酒的酒精度,也存在兩大難題,一是白酒降度會失光渾濁,失去其原有的冰清玉潔、晶瑩剔透;二是會降低口感和風味,變得既淡且寡?砂拙谱鳛橹袊膰,欲走出國門,必須降度。 原張弓酒廠副廠長郭宗武勇敢地承擔起了給白酒降度這個困擾了中國白酒行業幾千年的難題。憑著張弓人的智慧和堅持,經過幾百個日日夜夜的研究和試驗,1974年,張弓38度酒研制成功了!在中國白酒的歷史進程中,從那時開始有了38度酒;在中國的酒文化中,張弓38度酒書寫了最絢麗的一筆。1975年,這一成果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發明獎和輕工部重大科研成果獎;在1984年、1989年兩屆全國白酒質量評比中,張弓38度酒獲得銀質獎章;1992年,在阿姆斯特丹獲世界金獎;1993年,獲中國馳名白酒精品稱號,跨入國家名酒行列,同年還獲得口感最好的中國白酒稱號。2007年8月,在鄭州召開的全國低度白酒高峰論壇會上,中國酒協進一步確立了張弓低度白酒鼻祖的地位。同年,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伴隨著低度酒的研創和推廣,張弓酒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
4000年,一個品牌鑄就一個傳奇。飲張弓酒,我們在回味一種歷史,品嘗一種生活,感悟一種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劉東海 王玨 常法全)【原標題:張弓酒——四千年不改醇香】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經理日報 201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