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在各級政府的關心和指導下,寶豐縣的民間藝術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蓬勃發展,有上千家表演團體、5萬多名從業人員,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并跨出國門,以鮮明的地域特色、濃郁的鄉土氣息、質樸的藝術情趣、陽剛的舞臺氣質形成了寶豐獨有的文化產業和支柱產業。其中,掛牌運營僅半年多的寶豐演藝集團的表現尤為搶眼:半年的演出場次達3萬多場,演出收入突破千萬元。
說起成立演藝集團的初衷,寶豐縣縣委書記嚴寄音告訴記者,近年來,寶豐縣形成了“魔術為主、歌舞為翼、武術為輔、多元化演出”的獨特民間藝術產業格局,文化產業成為當地富民興縣的支柱產業之一。但是,隨著演出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寶豐縣民間表演團體文化水平低、營銷手段落后、劇目雷同、缺乏創新、發展資金欠缺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演出市場也漸漸萎縮。在這種情況下,縣委、縣政府提出了一條新思路--在上千家民間表演團體中挑選部分有實力的聯合組建演藝集團,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策劃,統籌演出。
2006年11月,寶豐演藝集團正式宣布成立。成立后不久,寶豐演藝集團就多次邀請徐秋、傅騰龍等魔術大師以及焦曉軍、王志敏等著名導演到寶豐,與寶豐民間魔術師切磋交流,對寶豐民間表演團體的節目進行全方位的包裝、策劃,從而使寶豐民間表演團體的節目內容更為豐富、節目質量大為提高,演出收入也大幅攀升。為了發揚光大曲藝這一民族瑰寶,今年3月1日,寶豐縣還舉辦了“寶豐杯”馬街書會鼓曲、唱曲邀請賽,參賽單位來自全國各地。該活動既讓寶豐演藝集團挑選到了更好的優秀曲藝演員,也進一步叫響了寶豐文化品牌。
眾人劃槳開大船。目前,在寶豐演藝集團這塊金字招牌下,已聚集了200家來自寶豐民間的表演團體,不僅增強了寶豐民間表演團體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而且也保證了各加盟團體的演出質量和演出收益。【原標題:變出富裕的寶豐魔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