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奚仲造車天下“疏”

2013/9/13 15:39:51 點擊數: 【字體:


    無論是從鄭州,還是從駐馬店市區,但凡坐車來到平輿縣城區的人都會看到造型別致、雄渾豪邁的紫色雕塑與大紅的“奚仲公園”四字碑刻。占地368畝、投資額幾乎1萬元一畝的奚仲公園緊鄰駐新公路,不僅是平輿人撫今懷古的文化標志,也展示了平輿人近年來的富裕豪情。筆者站在奚仲公園,品味著公路上車來車往的現代氣息,追憶著奚仲造車為當代人提供的文明基業。

    平輿縣城的大街小巷,過去是“洪水走廊”,現在是車的走廊。因為車多人多,路面就顯得狹窄。事實上,平輿人只是近幾年才真正富起來的。據平輿人介紹,僅從事防水防潮的10萬人中,就有上千輛價值百萬元以上的高級豪華小轎車。

    如今的人們,面對車水馬龍的現代文明社會,出行動輒坐車似乎是與生俱來的福分。在沒有車輿的原始社會,人類文明的進程正像當時人力扛抬搬挪一樣進行勞動生產工具和勞動產品的歸攏轉移,是沉重而緩慢的。直到奚仲造車,人類才真正有了大禹治水等改造大自然的豪邁壯舉,有了車輿,社會生產力才會空前釋放出來,迅速加快了人類文明的腳步。可以說,奚仲的時代是人類有了規模性用車的時代。如今的車水馬龍肇始于奚仲造車。

    在史料上,“奚仲”的名字散見于《左傳》、《墨子》、《史記》、《說文解字》和《路史后紀》,但其為造車始祖的名號是統一的,并無任何爭議。奚仲時代也是夏禹王時代。之所以要大書特書,就是因為這個時代是一個非常明朗的革新時代,也是最偉大的時代。不說別的,僅禹王治水的“疏”字,就足以奠定了他永垂不朽的功績。禹王之前,但凡治水,皆以“水來土掩”,用的是個“堵”字。這個“堵”字,終于讓英明的舜帝感到不滿意了,責任追究下來,鯀被判了死刑,終結了以“堵”治天下。

    大禹疏導水患,造福人民,以疏治世,天下歸心,分天下為九州,其功業彪炳千秋。一個“疏”字,道盡了天下公道人心,道盡了人間至正規律,不僅快速推進了人類歷史進程,而且讓天下的統治者沿用了4000年。可以說,無論是后來的儒家,還是道家,其中治世思想最精髓的地方也就是個“疏”字。歷史上聰明的統治者,多以“疏”字作為治國方略,無論是哪個朝代,凡是使用“堵”字的,最后總落下了個“失”字。直到今日,社會治理還在使用著一個“疏”字,作為政務的最重要決策。孔子曾頌揚禹治水的功德說:我簡直找不到他的一點缺點,他的宮室簡陋卻沒有想到改善,而是盡全力平治水土,開溝洫,發展農耕,鼓勵人民從事勞動。

    大禹選定奚仲為“車正”(相當于今天的部級首長)也是英明的。奚仲正是當時應世而出的發明家。據《路史后紀》載,最先造車的是奚仲的祖爺爺,只是沒被當時倚重,而且那種車只是個非常簡單的車。大禹奉舜帝命治水,乘的車卻是奚仲所造的馬車。舜禪位大禹后,造車被列為國策,被封為摯地的奚仲為車正,成立專門造車機構,不僅造車還兼馴馬。《管子》之《形勢篇》中說“奚仲之為車也,方圜曲直,皆中規矩準繩,故機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堅固。”即奚仲所造的車結構更為合理,各個部件制作均有標準,因而堅固耐用,駕駛起來也十分靈便。 

    黃帝之子少昊名摯,他的四世孫奚仲從外地遷至平輿后,以祖先之名,為自己的部落取名為“摯”,奚仲以發明車輛名揚天下。據《左傳》記載,在公元前2250年夏朝初大禹王時代,奚仲制造世界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車,設有車架、車軸、車廂,為保持平衡,采用左右兩個輪子。據《路史后紀》記載:奚仲發明車輛,禹王舉奚仲為“車正”,主管天下造車之事,后世崇奚仲為造車鼻祖,其后裔稱“摯任氏”。

    漢代著名學者、平輿人許慎所著《說文解字》說:汝南郡平輿城中的摯亭,即殷商以前的摯國故里。摯地平原森林資源豐富又便于搬挪,奚仲繼承改進祖爺爺的制車工藝,創新了有頂蓋、供人“所居”的車輛——“輿”。“輿”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它是一個從正面看的車輛,字的上半部是車廂,兩個車輪演化為下面二點。《周禮·考工記》云:“輿人為車”、“從輿為正”。奚仲在摯地造車馴馬,在中國科技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一是解決了交通問題,推進了道路設施發展;二是有利于部落之間的聯系和信息的傳遞,擴大了文化傳播與交流;三是為全天下提供了便利。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了車輪的車輿,迅速載乘著社會歷史向前推進,讓人類從肩扛手抬的原始社會,僅僅經過了4000年就進入了發達的現代文明時期。 

    車的發明與不斷改進,是穿越人類文明史最權威的印證。奚仲在平輿發明的車輛,又經過近3000年的改進,到宋代時演變為有固定模式的太平車,一直沿用到近代。太平車,因其滾動起來十分平穩而得名,是古代近代歷史上中原一帶的主要運載工具,略呈長方體,長約兩米,寬約一米四五。整個車體的重量有六七百斤,一般載重兩噸左右,平輿當地人習慣地稱其為“轱轆頭車”,還叫它“牛車”。太平車由耐漚腐、耐震顫、耐碰撞的椿木、家槐木等硬質木料打制而成;有車棚、車廂、軫木、內外把、車輪、車軸等主要鐵鑄件、構件組成,行駛安全平穩,且相對的四個車輪跨度較大,車身離地面又較低(約30厘米),故而行起來十分平穩,對現代車輛的制造工藝產生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平輿自宋朝以來一直是我國各種傳統車輛的制作地。太平車、木車、轅車、轎車等各種傳統車輛制作的專門作坊、工廠比比皆是。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九是奚仲生日,平輿人都要在輿侯祠附近舉行盛大的祭祀廟會,形成了祭祀車輛鼻祖的祭祀文化。相傳平輿舊有制作車輛的工廠作坊百余,為中原地區車輛的制作與銷售中心,用現在的話說有“車都”之稱。直到解放前平輿還有大大小小數十間車坊,其中木匠作坊著名的有焦大廷、徐麻龍的太平車作坊,鐵器作坊著名的有唐連成、張國本的鐵器老字號。平輿的各類作坊每年制作太平車近千輛,其他車輛2000輛,通過商貿手段流通到大江南北、長城內外。

    2010年9月29日,河南平輿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車輿文化之鄉”稱號,同時“中國車輿文化研究中心”也正式掛牌成立。如今,以張繼征為代表的文化人士正在積極開展研發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活動,借以彰顯自強不息、奮進不止、創新不已的平輿精神,把奚仲文化作為文化靈魂,讓后人永遠記著“平輿”車水馬龍的根源。(程揚  張治河)【原標題:奚仲造車天下“疏”】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駐馬店新聞網 2012-04-28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又見太平車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