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乘長老,俗名陳國勛,河南省汝南人氏,一九三二年生,家庭世代務農,幼具善根,十歲即萌發修行之心,十七歲茹素,即使在軍旅生涯亦十年如一日。一九五○年隨軍來臺,一九五七年皈依三寶,退役后于一九六○年元月于臺北十普寺依止白圣上人(一九○四~一九八...... )
明乘長老,俗名陳國勛,河南省汝南人氏,一九三二年生,家庭世代務農,幼具善根,十歲即萌發修行之心,十七歲茹素,即使在軍旅生涯亦十年如一日。
一九五○年隨軍來臺,一九五七年皈依三寶,退役后于一九六○年元月于臺北十普寺依止白圣上人(一九○四~一九八九)祝發出家。一九六三年十月于臺北臨濟寺受具足戒,戒畢,旋入臨濟寺附設之「三藏佛學院」研讀佛典義理,長年親近白圣上人聞法修學。除依止白圣上人習禪定之外,復又親近道源法師(一九○○~一九八八)、慧三法師(一九○一~一九八七)、玠宗法師(一八九七~一九八七)等教界長老大德修習凈土要義。
由于長老德學出眾,不久即被白圣法師推舉為十普寺監院,任職期間將寺務處理得井井有條,獲寺眾一致的推崇。
一九七三年,長老閉關于臺北新店市觀音禪寺,關中效法古德燃指供佛,刺血寫經,一心精誠。出關后亟覓一理想清靜之所,以創建清凈道場,經過過多年的奔走終在臺北縣平溪鄉獲一寶地,幾經洽談,終于在一九八一年購置觀音禪寺現址土地數甲,翌年開山破土。長老親自規劃,數年間陸續完成大殿、禪房、齋堂、客室,寺宇構造簡單樸素,一切以實用為主,足供修行人安心辦道。
長老悲心愿力無邊,一九七七年接辦“中興婦孺教養院”,收容扶養貧苦無依之孤兒,二十余年來成就無數孤苦,感人故事不斷。“中興婦孺教養院”位于臺北市木柵地區,原為鐘文全先生所創辦,一九七七年由于移居國外而無法兼顧。長老為紀念依止師白公上人,乃購下以興辦社會公益事業。長老親任董事長后,為了院童有更寬闊的活動空間,將原先二百坪左右之建筑,擴充到三百余坪,并更新了軟硬件設備,培育英才。
在教育方面,長老在一九七九年接辦位于臺北新店市、早年由教界長老大德集資興辦的“僑仁工商”,長老親任董事長。法師甫接辦時,學校僅有教學大樓一幢,長老著手規劃校務發展,首先將“僑仁工商”更名為“能仁高級家商職業學校”,并擴充軟硬件設備。數年間增建五幢教學大樓,學生人數由原先的二三百人擴充到二三千人,將職業學校辦得有聲有色,在臺北地區是一座風評極佳的高級職業學校。
明乘長老自出家以來凡四十年,無時無刻不以護國衛教的初衷行世,無論是興學、慈善或建寺,都有極圓滿的成就。【原標題:明乘長老——當代佛教的高僧,南海禪寺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