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期的女性對美是什么感覺和如何讓自己看起來很美,諸多考據難見詳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裝飾品在當時是很流行的,比如陶環、石環、介殼、蚌片等,甚至還有玉石做的穿有小孔的墜子。然而想再擁有一副潔白的牙齒,卻不太可能了。
知識
那個時期人們已經掌握很多數理知識
這個女孩不必擔心男人,男人忙著呢,漁獵占去了他們在白天的絕大部分時間。從發現的石網墜、骨魚鉤、魚叉等工具考察,那個時期的捕撈方法主要有網捕、垂釣和投叉3種。其中,有倒刺的脫柄魚叉,制作相當精巧。半坡類型的彩陶盆內多見魚紋和網紋,就是當時捕魚活動的寫照。
相對于抓魚,狩獵更是麻煩。從半坡出土的獵獲物的骨骼看,有斑鹿、水鹿、竹鼠、野兔、貍、貉、獾、羚羊和雕等鳥獸。狩獵工具相當多樣,角、骨、石制的箭頭,有三角形、柳葉形、帶翼和圓錐狀等10多種不同的形式,磨制得都較鋒利。
仰韶文化時期最為出名的是制陶,其實除去制陶,其他工藝制作還有制革、紡織、編織、制石和制骨等。這個時期,也就是說經過了舊石器時期,仰韶文化的刻畫符號更明確了,結繩記事已被淘汰。在半坡、姜寨和北首嶺等遺址中,共有270多件標本,上有50多種不同的符號。有人認為這是起源階段的簡單文字;有人提出可作為從結繩記事和刻木記事向圖畫文字發展的中間環節,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還有人認為是記錄特殊事物,含有特定意義的符號。“專家們研究發現,他們已經掌握了很多數理知識。”薛蒙林說。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可能只是不太長時間,關于吃穿住用行,這個女孩就安之若素了。不過當這個女孩老了,坐在火坑邊遙想,她可能也會輕嘆出聲。
專家觀點
孫國平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研究室副主任
仰韶遺址是中國境內第一個被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它之于中國史前考古學研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特別是對于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更具有無可比擬的代表性。它和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和長江下游地區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并駕齊驅。
吳衛紅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縱觀中原文化的發展,以“花”為核心的文化因子在廟底溝時期有了大規模的對外擴散,但到其末期,這一趨勢停頓,相反,以鉞為特征的東、南地區的文化開始了進入中原的過程。從“花”的進與退、“鉞”的進入過程中,早期的文化中國開始了更深層次的融合過程。河南商報記者王海圣【原標題:鄭州25歲女孩穿越到仰韶文化時期 她該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