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坡遺址連續發掘次次都有重大發現
西坡遺址位于靈寶市陽平鎮境內,面積有40多萬平方米,2001年和北陽平遺址、東常遺址、喬營遺址等50多處仰韶文化遺址一起以“北陽平遺址群”的名義,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首選遺址。
為對仰韶文化中期的社會、經濟形態有更深入的認識,2000年至2006年,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了6次科學發掘和系統鉆探,發掘面積累計5000余平方米,歷次發掘均有重要發現。其中西坡遺址2001年至2002年的第3次發掘中,在遺址中心部位發現外有回廊和占地面積500余平方米的特大房址。2004年的第4次發掘在其南50余米處發現另一特大房址,室內面積240余平方米,并通過系統鉆探發現聚落的南、北壕溝及墓地。2005年進行了第5次發掘,發掘面積1360平方米,揭露仰韶文化中期墓葬22座,發現并確認了遺址北壕溝的結構和走向。
2006年3月至5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門峽市考古所、靈寶市文管所等單位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靈寶西坡遺址進行了第6次發掘。發掘面積約1600平方米,發現仰韶文化中期晚段大型墓葬2座及其他中、小型墓10座,出土陶器、骨器、石器、玉器等隨葬品。2座大型墓葬因其規模、結構和特殊的葬俗再次使西坡成為學界關注的焦點。這是在仰韶文化中心的核心地帶第一次發現和發掘該時期墓地,而其中一座墓葬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同時期的最大墓葬。
參與發掘該項目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孫新民介紹說,第6次發掘的這批墓葬均為南北走向,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墓主為單人仰身直肢葬,個別墓內隨葬有少量的陶器和石器。尤其是編號為27號的墓葬形制規模宏大,長5米,寬3.4米,深2.4米,是目前全國發現同時期最大的墓葬,該墓填土自上而下均用青灰泥封填,土質密度大,硬度強,泥內發現有大量植物莖和樹葉。同時在墓室發現有成塊的木板痕跡和麻布。這一現象在中原地區尚屬首次發現,對研究仰韶時期植物種類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提供重要的實物資料
西坡遺址的重大發現,為認識仰韶文化中期的埋葬習俗與社會制度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資料,并極大深化了學術界對仰韶文化中期社會復雜狀況的認識。大型中心性聚落、特大公共性房址和缺少奢侈品的大墓,構成了仰韶文化中期復雜社會的顯著特點。經過六次發掘,專家們基本弄清了西坡遺址的整體聚落布局,尤其是大型墓葬因其規模、結構和特殊的葬俗,為人們認識仰韶文化中期中心聚落的文化面貌、埋葬習俗、社會結構等提供了寶貴的新資料,對探索中原地區文明起源的特性、進程、模式、動因等,具有重大意義。專家認為,這些與中國其他主要史前文化區迥異的特點,對中原地區的文明化進程,對中國第一個王朝最終在中原的建立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靈寶西坡的考古成果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專家指出:西坡遺址的發掘成果,為豫陜晉鄰近地區仰韶文化中期的聚落考古研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思路和方法,同時對沉寂多年的仰韶文化研究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靈寶西坡遺址重大考古發現經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香港《大公報》等媒體披露后,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聞媒體對此消息進行了轉載。日本、英國、瑞典等國家文物部門紛紛派出專家學者來西坡遺址考察,使靈寶西坡遺址蜚聲海內外,為弘揚中華文化、進一步樹立河南文化大省、考古大省形象做出了重要貢獻。記者 陳 茁【原標題:靈寶西坡,探索文明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