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光(657-711年),字廷炬,號龍湖,祖籍河南固始縣三河尖人;自幼聰穎好學,又喜騎射,及長通儒術,精韜略,文武雙全。總章二年(669年),隨其父歸德將軍陳政率中原子弟兵先后入閩平亂。不久,陳元光祖母魏敬又率援軍至閩。陳政逝后,陳元光襲父職,繼以功授嶺南行軍總管,于相繼平定閩粵三十六寨峒之后,拓土開疆,創立漳州,為首任漳州刺史。在開漳治漳期間,陳元光屯兵閩南四境,且戰且耕,融合漢蠻民族,施行“唐化”教育,傳播中原文化,興學辦校,獎農助耕,惠工通商,使處于閩粵間的這一千古蠻荒之地走向長治久安和初步的繁榮發展,并與中原地區形成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上的統一,成為“扼閩粵之吭,開千百世衣冠文物”(《漳州府志》)的八閩名邦之一。景云二年(711年),陳元光以身殉職。爾后,其子陳珦、孫陳酆、曾孫陳謨相繼擔任漳州刺史,祖孫六代承先啟后開漳治漳計150年,深受百姓愛戴。陳元光為開發漳州,維護大唐皇圖一統,建功于國,造福于民,受到歷代朝廷的褒封和人民百姓的尊崇,被奉為“開漳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