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吉鴻昌與吉鴻昌學校

2013/12/17 10:19:36 點擊數: 【字體:

 
    位于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的吉鴻昌學校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將軍創辦的。呂潭鎮是扶溝縣的首鎮,周長十余里,面積比縣城幾乎大三分之一。黃泛以前,這里車船輻輳,商賈云集,其商業的繁榮超過周圍的各個縣城。1895年10月18日,吉鴻昌就出生在鎮上一個貧苦農民家里,兒時備受貧困和階級壓迫之苦。從軍后,他一方面感到一個人缺少文化便愚昧無知,從業十分困難;一方面認識到在列強侵略下的中華民族,危若累卵,發展教育,實為振興中華當務之急。因此民國十年(1921)他升任營長后,便向在家的父親提出辦學的建議。父親吉筠亭,早年在鎮上開過小茶館,素來豁達大度,急公好義,隨著吉鴻昌在軍隊職務的上升,他的社會地位也逐漸提高,對兒子的主張自然十分支持。當時鎮上富家辦有幾家私塾,教四書五經,束修很高,貧民子弟根本上不起,筠亭先生就在鎮上倡議興辦學校,得到了當地士紳的贊同。他便用兒子的資助,又自籌一部分資金,利用鎮北部的龍王廟興辦起了“呂北初級小學”,并當選為學校董事長,策劃物資供應。這時入校就讀的學生,書籍文具等費用完全由校方供給,家庭特別困難者,還有衣服鞋襪等特殊補助,因而吸收了不少貧家子弟進入學校。這時吉鴻昌職位和收入還不高,卻能盡量節約,供給學校,使學校辦學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民國十五年吉鴻昌任師長。民國十七年暑假,呂北初小添招高小兩班,成為完全小學,因校舍不敷應用,高級班暫時在吉氏宗祠上課,并更名為“私立中山學校”。是年十月,學校在河南省教育廳備案后,應鎮上之請,吉鴻昌先后派他的秘書郝子固、馬遐;剜l擔任校長。

  民國十八年,吉鴻昌當上寧夏省主席后,更加熱衷于教育事業,他投資在鎮西北隅賈魯河畔購地五十余畝,興建新校舍。還聘請他的老友、北平著名的工程師馮欣農設計監工,至民國二十年夏基本竣工,進入校門依次為傳達室、招待室、消費合作社、學校董事會議室等。大禮堂坐北朝南,后邊依次是校務處、訓導處、教務處和一排排的教室。男女生宿舍、學生食堂、餐廳、圖書室(有《萬有文庫》等書籍一萬多冊)、儀器室、游藝室、操場、籃球、排球、足球場以及校辦工廠、花園和護校崗樓應有盡有,布局十分合理。各級學生全部遷入新校舍上課。并添招三年制師范一班,后因當局不準私人辦師范,河南省教育廳不予備案,乃于民國廿年改招初中一班。吉鴻昌又購置校田,捐獻固定基金,詳定學校管理條例,條例中特別規定:“董事會的吉姓人不準管理經濟。”

  學校教師大都從外地重資選聘,如教育學教師李壽山(商務印書館出版有他的《教育學》一書)、外語教師楊文生(復旦大學畢業)、袁若水(北京大學畢業)、楊象鈞(武漢大學畢業)、數學教師宋國藩(武漢大學畢業)、國文教師張容道(朝陽大學畢業)等,都是學有專長,素有名望。因而吸引了周圍十幾個縣的學生負笈前來求學。據民國卅一年五月河南省教育廳督學李在謙到學校視察后匯報中記載:“該校歷年畢業小學六班、師范一班,現有初中一年級兩班,二、三年級各一班,共四班,學生164人;小學六年級四班,學生135人。全校八班學生308人,學生中有女生8人,學生年齡最大者18歲。該校校董會為15人,常務董事3人。常務董事高進臣等長期住校,關心校務。校長為馬遐福(河南省立法政專門學校畢業)。學校設教務、訓導、事物三科。……學校新建房舍220間,全校面積11406平方丈。體育場2880平方丈,校園1680平方丈,校田800畝,基金30000元,另備5000元購買圖書儀器。已購有圖書12190冊,儀器標本615件。全校有教員15人,均系專任教師,擔任課15―24節。月薪最高者54元,最低者為15元(按:當時縣立中學教師月薪為25―30元,縣立小學教師一般為10元)。據考察,學校以前不收學費,范圍擴大后才收學費。”

  吉鴻昌雖然戎馬倥傯,但始終惦念著學校情況。每次返里,他都食宿在校,親自檢查學生寢室、食堂,了解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情況,到師生中問寒問暖。為了學生寢室整潔衛生,他曾給每個學生發白被單一條,指導學生整理內務。他視貧苦學生如子女,發現哪個學生有困難,就立即解決。他曾收養十幾名無家可歸的孤兒為義子、義女,讓他們在學校學習。

  民國卅一年吉鴻昌于結束父親葬禮后,在全校師生大會上說過這樣一段話:“有人說我們父子是大傻瓜,有錢不置莊田給子孫造福,卻大把大把地扔在學校里……我辦學有兩種想法,一是培養大量的人才,才能使國家昌盛,不受帝國主義的侵略;二是我看古往今來,當武將的很少有好下場,一旦跌倒,難免家滅滿門,財產充公。所以我想,與其叫別人充公,何如早些我自己把它充公,給國家、老百姓辦一點有益的事業?”他還說:“當兵保國殺敵是愛國,莊稼人種好地多打糧是愛國,當學生讀好書,鍛煉好身體,將來成為國家有用之才同樣也是愛國。”有一次,他還帶部隊的話劇團回來,在學校公演《岳母刺字》、《五卅慘案》,他親自教學生唱了一首歌:“高麗國,琉球島,與臺灣,地不小,可惜都被它(按:指日本)鯨吞了!到今朝,乘我國勢飄,歐洲戰火方才了,又在神州戰火燒。這國恥,何時消?”極大地激發了師生同仇敵愾、精忠報國的熱情。直到1934年11月24日,吉鴻昌將軍英勇就義前夕,還念念不忘學校的事情。他在就義當日與馮欣農、馬遐福等親友的遺書中寫到:“欣農、仰心、遐福、慈情諸先生鑒:昌為時代而死矣,家中事及母親已托二、三、四弟奉養,兒女均托紅霞教養不必回家,在津托喻先生照料教育。吾先父所辦學校?钚擂r、遐福均悉,并先父在日已交地方正紳辦理。所慮者吾死后恐吾弟等有不明白之處還要強行分產。諸君證明已有其父兄遺囑,屬呂潭地方學校教育地方貧窮子弟而設,皆有先父捐助,非先父兄私產也。永昌弟鑒:兄死矣家產由先父已分清,學校款您不必過問,聽之可也有不盡之言大家商量去,我心已亂不能再往下寫。特此最后一信祈兄等竭力幫助生者感激死者結草鑒書匆匆不盡余言。弟吉鴻昌手啟十一月廿四日。”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博大無比的高尚情懷,讀起來催人淚下,感人至深。

  在那異常艱苦的年代,這所學校為國家、社會培養了大批有用人才。如曾任《光明日報》總編的我國著名老一輩新聞工作者穆欣、原天津市副市長李中垣、原廣東省軍區副司令員李子木、原河南大學黨委書記李林都曾在這所學校就讀,并在吉鴻昌愛國精神感召下走上革命道路。這里需要提起的是郝子固和馬遐福兩位校長。郝子固原是扶溝深負眾望的私立姜師堂學校校長,后任吉鴻昌秘書。吉辦學伊始,即請其返鄉長校。他以“勤勞儉樸,塌實向學,報效國家”和“雙手萬能,勞工神圣”作為校訓并親書于學校照壁上。在1927年那腥風血雨的年代里,能訂這樣的校訓,的確難得。他在校七年如一日,積勞成疾,于1933年秋以身殉職,彌留之際,叮囑將其遺體安葬于學校,不回祖塋,以示“以校為家”的平生之志。學校遵其遺囑,將他葬于吉鴻昌將軍父親墓次。馬遐福勤勞儉樸,尊師愛生,與郝子固毫無軒輊。吉鴻昌犧牲以后,他仍然頂著壓力,繼續辦好學校。國民黨四十軍曾兩次聘請他擔任要職,他都斷然拒絕,說:“吉將軍叫我和郝子固一樣死在學校,遺囑宛然在耳。語云‘士為知己者死。’倘見異思遷,有何顏見將軍于地下!”直到1938年黃水泛濫,校舍全部倒塌,日軍逼近之際,他才含淚最后一個離開學校。從兩人身上可以看到吉鴻昌的知人善任,以及他至死不渝偉大精神的感召。

  解放以后,這所學校先后為“呂潭完小”和“呂潭中學”,1978年,為了紀念學校創始人吉鴻昌將軍,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改名為“吉鴻昌學校”,并聘請吉鴻昌將軍的女兒、天津市政協常委吉瑞芝為名譽校長。作者:邢長順【原標題:吉鴻昌與吉鴻昌學!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光明網 2005-07-18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走進老子故里 鹿邑縣太清宮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