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中華武術之旅·溫縣站 太極大師——王西安和朱天才

2014/1/2 18:24:49 點擊數: 【字體:


    王西安和朱天才,都來自中國河南省溫縣的陳家溝,從這里發源的陳式太極拳是中國各派太極拳的根源。五十多年前,他們跟隨師傅學拳的時候只是因為覺得太極拳很奇妙,而他們今天的成就,恐怕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他們成為了太極拳的大師,并且位居當今中國陳氏太極拳“四大金剛”之列。在他們學拳的過程中都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他們從學習太極拳當中得到了什么?在今天的節目中,就請跟我們一起進入他們的世界,聽聽他們的故事吧!
  回憶起小時候學拳的情景,朱天才大師依然記憶猶新:“1942年,陳家溝這邊出現了蟲災、蝗災、兵災,所以陳家溝的人全部都逃荒到了外面。后來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們又都回來了。1957年底,當老師從北京退休回來以后,我們正式跟他學習太極拳。”那一年,朱天才十二歲,王西安十五歲,他們終于在太極拳的發源地見到了真正的太極拳,并立刻被它的魅力深深吸引了,由此開始了他們學拳、教拳的傳奇人生。

  太極拳的理論起源于中國傳統的道家思想,講究順其自然,依道而行,追求內心的虛靜,習練者需要處理好內在和外在的關系。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外在的形體姿態可以模仿,但是對內心的鍛煉,卻很難掌握,朱天才說,他們當年學拳的第一課,就是要學會“敬”--尊敬自己的老師,也尊敬自己所練的太極拳。

  朱天才對記者說:“太極拳,首先就是講究一種武德,你的功夫再好,必須有高尚的武德,你才能把你的功夫用在適當的位置。武德好了,精神才能靜下來,靜下來才能修身養性,對你的身心平衡才能掌握得很好。”

  讓兩個十幾歲的孩子真正明白這些道理,無疑需要時間。而對于朱天才和王西安來說,最初學習太極拳的經歷是很苦的,別看老師平時和藹可親,可訓練起來,對每一個動作的要求都特別嚴格。練著練著,哥倆就發現了太極拳的奧妙。朱天才告訴記者:“有一次,老師講完課以后,讓大家互相推手,研究技術,班上有一個從外邊來的學生,他的年齡比我大了八歲。我們就這么練著,他的勁很大,我頂不住。然后老師就說,太極拳要放松要柔和,就算你往后退了也不算輸,不要兩個人硬頂。聽了老師的話,我開始該退的退,該攻的攻,推著推著,我就勝了他。第二天,老師就跟他說‘你的蠻勁太大,應該順勢而走。’我當時覺得很神奇。”

  類似的故事越來越多,太極拳的奧妙也就在陳家溝傳了開去,越多越多的人重新練起了這套老祖宗發明的功夫。而王西安在推廣太極拳方面也有自己的妙招。

  “我跟村支書同志講,太極拳在陳家溝有這么好的基礎,應該鼓動鼓動大家練太極拳。當時一個村里有九個小隊,我們就規定每個小隊派出骨干,白天都勞動,晚上小隊與小隊之間搞太極拳的比賽。當時大家晚上鍛煉干勁都很高,打得好的人我們會有很多辦法對他們進行獎勵。” 朱天才說道。

  這些特殊的激勵措施一出,陳家溝的村邊、庭院內,都成了村民們練習太極拳的場所。在當時這股熱潮還吸引了國內外媒體的關注。1982年,幾個日本人來到了陳家溝。

  朱天才告訴記者:“日本代表團在陳家溝考察以后,回去在好幾家雜志和電視臺進行了大量的宣傳。1983年我就回訪,當時日本天皇的弟弟也愛好太極拳,把我們請到皇宮教他們太極拳。”

  看來,太極拳的魅力對于全世界人民來說是共通的,改革開放后,國家對太極拳等傳統文化非常重視,當時的中國國家領導人鄧小平還親自為太極拳題了詞,這對王西安和朱天才來說無疑是個極大的鼓舞和肯定。隨著太極拳在國內外的交流日益增多,他們比以前更加忙碌了,朱天才被二十多個國家及地區的一些武術協會和高等院校的武館聘為顧問或名譽教授,而王西安也先后8次赴法國,7次赴日本,并在國內外創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太極研究、訓練中心,被《美國新聞》譽為“國際太極拳王”。

  太極拳大師王西安說:“我這幾年一點空閑時間都沒有,現在教的這批外國學生一走,我就得返回法國。從法國回來,日本又有三個團來訪問學習,每個團幾十個人。”朱天才干脆四海為家,把每年在四大洲教拳的時間平均分配。 他說:“大約從十五年前,我就開始在世界上到處走,現在每年三個月到美國,三個月到歐洲,三個月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三個月回到國內。”

  幾十年學拳和教拳的經歷使兩位大師不斷加深著對太極拳的理解,在朱天才看來,太極拳文化和其他的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相似的內涵,“像下圍、象棋啊,書法啊,繪畫啊,玉啊,和太極拳都是一脈相承的,比如說玉,它本身看上去非常柔和,但是里面卻非常的硬,就像太極拳,外面看上去像一個溫柔的少女一樣,但是打起來卻非常剛硬。”而王西安則利用教拳之余的時間把自己的理解寫成了書。

  王西安告訴記者:“我晚上睡覺都很晚,經常凌晨三四點鐘才睡覺,因為要寫東西,這些年來我在想為什么一定要寫書,這是因為我有我的想法,練了一輩子拳就想把自己總結的經驗和太極拳的原貌傳給后人和國際上學拳的人。”

  中國太極拳文化研究基地常務秘書長嚴肅認為,正是因為當前良好的社會環境,讓太極拳大師們在傳播拳術的過程中如此地盡心盡力、毫無保留。他說:“中國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之后,給他們授予了太極拳的代表性傳承人的稱號,他們現在考慮的是為人類傳播,通過他們親自進行太極拳的傳播,可以確保太極拳文化的精髓和技藝不流失,得到傳承。”記者盛超【原標題:中華武術之旅·溫縣站 太極大師——王西安和朱天才】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國際在線專稿 2011-07-2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